文/小叶
前言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自古圣贤非本意,后来痴人心颠倒。
一
有些文字这样写到,只要你心胸宽广,不计较,多布施…自然就会朋友满天下,自然财源滚滚,自然名利双收等等的因果关系,并以佛,教派冠其名广而告知。
人言可畏,难抵悠悠众口这是红尘俗世里的必经,而多怕愚昧无知之众。
财富宝藏是永远存在的,因为贪欲之心总在,贪欲之心在便“有求”而心存“侥幸”,他们心中的“神灵”,只是侥幸的化身,“有求”的对象,他们不知“佛”抑或其他教派的真正意义为“我”。
修行无法给你财富给你健康给你名利,一定要明确,这是“自己的事”,就算有佛存在,也不会因为你“刻意修行”而赐福,不会给你极乐世界的仙位,无法给你脱离尘世的因果,痛苦与幸福一切原有的客观物质问题。
这里的修行不一定是修佛,或许佛即是“我”。修即是“学习”“恪守”“裁剪”,如修习诗词歌赋作文章一样,只是“丰富”自己,也许一定程度可以转化为“能力”,以此生存,但“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浅显的叫人努力学习,学习了就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的天降名利,然后误导以这样的目的去“学习”。想想,如今社会的学习,大抵是如此颠倒的。你可以有其他的技能用来生存,但修习文化,学作好人,那是与除自己以外都无关的事,你学并不会因此有名利等待着你,即是有,也不可以此心为“动力”。
修身养性,这是“本分”,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后的另一个必要的发展阶段,并不是如一些人所认为的“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事,而自己只要有一点生存技能够活着,就可以了,最后的人类社会成员皆人人知书达礼,气定神闲,那才是“奋斗目标”呢,否则千百年来除了“站起来”就没有新的突破了?就继续“低下头”去了?低着头坐飞行器上天就是新的突破嘛?并不是。这你也知道,大家都知道。
小时候常听村里老人说“我们这辈辛辛苦苦,甘愿苦累所劳筋骨,就是为了下一辈能过上好日子”也正如先辈们统一天下避免硝烟的愿望一样,是有个发展期许的,如果没有新的期许,那人类苟活的意义就是享受地球资源?
前些天我看到朋友,一位开茶馆的朋友所说的“千万不要以为学佛就可以发财、婚姻美满或得到其他种种的好处。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瞬间觉得学作一个优秀的美好的人是自己的“本分”,与“佛”或其他“神灵”无关。
从前有句话困惑过我:大道理你都懂,却依然活在痛苦快乐之中,不可避免。
是的,就算现在我言道“我的顿悟”,那又如何,我依然是这样的我,在可见的客观物质表面,也并不一定让我心理上从此无忧无烦,但此刻,我是轻松愉悦的。这便是够了,于是我就开始多寻找这样的片刻,也不是“执着寻找”,否则就陷入另一个僵局之中。这便是“随喜随意”。
真真切切的生活,思考,那才是“生活”。只懂生存不懂生活又何谈“生活之美”呢?且说如此。
2016.2.19 00:24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