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的学费

文/道道老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馨主题四期第一主题写作

张工和妻子只有一个独生子,但张工两口子采取了比较开明的培养方法。

从孩子出生前,他们两口子就商量好避免像时下人们的流行作法,给孩子决定一切。像当下,人们为了一个独生子女,不能落在起跑线上,从小就给报各种实习班,培训班,生怕自己的孩子不能成才,整天盯着孩子学习,像防备敌人似地看着他,生怕他偷懒耍猾。每天作完作业,再让他做大量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越是放假,越是孩子忙碌的时候,他们整天被父母盯得穿不上气来,感觉非常不自由,学习就是给父母学的,孩子自己什么想法,父母大都是采取忽略不计的态度。父母也为此身心俱疲。老一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目标,父母恨不能全让孩子给实现了。

生活上,又是另一番天地。每天伺候得无微不至,天下的美味,恨不能让孩子全尝尽,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花。

张工两口子没有用这种方法。生活上,他们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过多的溺爱,保证他身体需要就好。教育上,他一般想让孩子做个什么事,会事先征求孩子的意思。他们家的谈话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小强,这样你觉得怎么样?”儿子会想一会儿,如果说好,他们就去办这个事了。如果孩子不愿意,他会听听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然后会考虑这个事到底合适不合适。所以小强从小没觉得父母强逼他做过什么。当然,儿子一旦决定了去学什么,父母会全力以赴,出钱出力,毫不吝惜。

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小强,身心是自由的,但学习也没落下,虽然没考上清华、北大,也考上了京城一个比较好的医药大学,本硕连读。虽然是不甘落后吧,也没有太大的上进心。张工也没给儿子强灌那种毕业了要去一个好的国企上班,稳定之类,也没更提他的上进心,“你一定要考博!”之类话语。儿子顺利研究生毕业了,说不想读博了,想上班,张工说:“那就上班吧。”

小强就应聘到了京城的一个医药企业上班了。也没用父母操心,张工两口子挺高兴的,觉得儿子很让自己省心。这不,过年了也不回来,妻子紧张地打电话过去问:“小强,怎么不回家过年?”儿子说工作比较忙,回不来。妻子赶紧说:“那我和你爸爸去你那里陪你过年?”儿子很坚决地拒绝了。说来了也没时间陪他们,还不如他们二老自己在家里舒服过年。

这样过了两年,忽然有一天,张工两口子收到了几封信件,快递寄来的。有一封是儿子单位寄来的,表扬小强主动报名去山区支教,并在支教期限一年满后,又主动要求延期一年。为山区教育做出贡献。表扬张工教育的好儿子。另一封是一个山区寄来的,对小强在山区对他们的无私支援表示感谢。还有小朋友的信,说谢谢爷爷、奶奶让老师来支教,以及对小强的想念。

张工妻子一听张工说这些,就哭了。“哎呀,儿子从小没让他受什么罪呀,怎么连吭一声也不吭一声就支教去了呀?我儿子这是受罪了呀,肯定瘦了。”张工说:“他一向很有主意的,能告诉咱们吗?既然报名,就拿定主意了,肯定怕跟父母说,父母会担心。”老两口心疼得很,担心儿子身体是不是受不了,得病了呀。两个人连夜跑到京城来看儿子了。

两个人看到儿子,放心了。儿子不光身体没事,还更加精神抖擞了,儿子的眼睛里多了一种光亮,那是一种笃定,一种有信念的人才有的光,老两口以前在儿子眼里没见过的。

儿子心情沉重地给他们讲了去支教的事。

儿子说,原来自己生活得无忧无虑,没想到还有孩子生活得这么贫困,见到他们,才知道自己实在生活太幸福了。山区的孩子们真苦啊,饭也吃不好,衣服也没有换洗的,每天翻山越岭地,走很远的山路去上学。几个年级的孩子们挤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教室里透风撒气,下大雨时,屋里会漏雨。学习资料严重缺乏,有时会两个人甚至多人合用一本课本。他们没有什么玩具,能玩的只有泥巴,要不就玩石子。冬天他们的教室没有暖气,只能在挺大的一个教室里面点上一个煤炉子来取暖,大家冻得都伸不出手。就是这样,孩子们上学很有毅力,有的都生病了,还坚持上学。就是这样,还是有好多孩子因家庭条件的原因上不起学,而不得不辍学。小强看着很痛心。

小强很喜欢这些孩子们,他们都很淳朴、善良,见到他总是露出善意的,天真无邪的笑脸。他一直在努力地,尽可能地,帮孩子们改善一下生活和学习条件。自己常常亲自给孩子们洗衣服,做饭让孩子们吃。工资自己都省着花,把剩下的全用在孩子们身上了,买吃的,穿的,给他们购买学习材料。他有空闲,也会尽力领着孩子们做游戏,丰富一下他们的业余生活。所以孩子们跟他很亲,他也对孩子们有感情了。支教到期后,主动要求延期一年。他想尽最大努力帮帮他们。甚至过年他都没有回家过年,一来可以帮助一些好学的孩子补补落下的课程;二来省下路费,可以用在孩子们身上。

但是,他仍然感觉到自己的茫然无助与对现实的无奈。当他碰到辍学的孩子,自己却无力让他们重返学校时,他的心是痛的。他的微薄的收入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每当想到这些,更加深了他的无力感。他觉得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薄弱、太微不足道了,他拿不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孩子们。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着,他该用什么方法,来让孩子们脱离这种现实。经过长久的思考,他想,要想让别人强大,自己必须先强大起来。他决定自己考博,把自身的本领练强大,才会更有能力帮助他们。儿子说,要想真的有本领,就要首先进入有本领的人的圈子。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大家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汇聚起更大的能量,多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没有别的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上更前进一步。

张工两口子听着儿子娓娓动听的叙述,感受着儿子郑重的态度,都很欣慰。他们恍然觉得,自己一贯无忧无虑的儿子,好像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了。他们心里明白,支教虽然很苦,但是正是支教给儿子交的很好的学费。让儿子更加成熟了,更加有责任心,更加有担当了,让他成长得更快了。这正是张工夫妇希望看到的,他们放心了。

从此小强工作生活更加有了劲头。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复习考博需要的课程。他的努力也开出了美丽的鲜花,最终,小强被清华大学医药专业录取为博士生。张工自豪地告诉大家,他们儿子的实验室是清华、北大两个学校合用的一个实验室,儿子研究的东西是人类对抗疫情的药物,具体那就得保密了,儿子不会对自己说。张工高兴地对大家说,儿子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努力为国家作贡献。他乐呵呵地对朋友们说:“有空我领你孩子去小强的办公室去看看,感受一下人家学校的学习气氛,让你孩子对自己的目标有个激励。看看他们实验室的人们,一个个三十来岁,都是研究高科技人才,都是头发稀疏,智商很高的聪明人士。”为什么头发稀疏,他们都很用脑,把头发用用光了,呵呵。

不久前,儿子事先也没什么预兆地,忽然来电话,要领女朋友来家。张工两口子赶紧忙着收拾一通。儿子领着女朋友来了,也是一个研究医药的研究生。儿媳妇来认家,张工两口子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妻子赶紧往外拿彩礼,“孩子,多了没有,这两万你们买点喜欢的东西吧。”儿媳拒绝了,不要她的钱,让他们自己留着花吧。

张工两口子什么钱也没花,觉得有点内疚,等着结婚再拿彩礼吧。过一段时间,儿子给从微信上发来了结婚的照片,因为疫情很厉害,结婚从简,他们结婚继续搞研究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儿子照片又来了,孩子出来了。张工两口子由于疫情还是去不了。儿子什么都不需要张工支持,自己全办了。

大家都很羡慕张工的儿子这么独立,夸张工两口子教子有方,张工两口子也很自豪。只有小强自己心里明白,那次支教,给他交了无价的学费,是他一生无价的财富。还有父母的教育,是他一生的源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物 精英男:来自小城镇,优质大学毕业,职场高管,事业成功,35岁,已婚,一直没有要孩子。 妻子:精英男妻子,普通...
    晨树御风阅读 3,146评论 0 1
  • 和平区,全天津市的中心。这里拥有着天津市zui好的教育资源,以及,zui贵的房价。基于此,和平区的学籍,弥足珍贵。...
    么么牙阅读 3,372评论 0 0
  • 今天是小孙孙出生的第三十四天。 昨天中午我们出了会所回家了,回家后和外甥媳妇微信聊天,给她说现在回家了,他们可以随...
    樱花海棠阅读 3,770评论 3 24
  • 熟话说得好:“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现实生活有很多无法解释的故事,就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
    66w凤姐阅读 2,350评论 0 5
  • 什么才是朋友?相信每个人的回答各有不同。那么朋友间最珍贵的是什么?下面的这件真事或许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
    丹山人阅读 3,532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