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痛恨自己:我觉得自己每次做事都很努力,也很投入,可就是做什么都不成功,相信也有不少人跟我有一样的困惑。当这种痛恨持续了二十多年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停下来好好思考解决一下了,否则再过二十年哪怕一百年等待我的也是一样的结果。当我苦思冥想半个月也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并且告诉我这本书一定可以治好我的“病”。
一开始我内心是抗拒的,因为我觉得我的“病”这么多年想尽办法也一直未能“治”好,看本书就能“治”好了?再说我也经常逛书店了,摆在书店推荐区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心灵鸡汤,我实在是不感冒。但是考虑到我这个朋友为人很靠谱,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所以还是将信将疑地买来这本书看了起来。
我的阅读习惯是先看目录和序言,因为一本书的结构和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都在里面了,对于糟粕之书和对自己无用之书就直接放弃,可以有效避免大量时间浪费。但是读完《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的目录和序言,我就已经非常激动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了,我觉得这本书确实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本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人生的七个侧面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提供了具体方法的“成功秘笈”。
在时间上,虽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就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经常困惑于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学习与娱乐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如何提升时间的使用效率。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要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处理好时间的快和慢、深与浅的关系:工作要快,可以节省时间,但生活要慢,充分享受生活;多做长半衰期事件,少做短半衰期事件,找到并保持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来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
在选择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经常面对选择陷入“两难”,不知道如何选择而踌躇不前,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在面临选择时,一定要解决“两难”困境,找到最优选择。首先要以人生的最高目标为第一原则,在现有的格局上,向上走一步;一定要远离四种“隐含假设”: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性心智和零和博弈,我觉得这点很重要,一下点出了我们常犯的几种错误。
在行动上,我的问题是恐惧开始,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陷入“过度准备”的怪圈。还有一个问题是行动中容易被干扰。这本书作者的方法是即刻行动:当一件事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直接开始做,有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这样可以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在做重要工作时,可以关闭手机、关闭网页等,集中处理同质性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避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在学习上,很多人的问题是“滥学”和“死学”,今天想学英语,明天想学营销、后天又想学表演,总之是看见什么就想学什么,什么都是浅尝辄止。要么就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从来不想学到的知识有没有用,缺乏深层次思考。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只有最后作用于现实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找到学习的向导,缺什么学什么,在学之前先要明确自己通过学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带着问题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
在思维上,我们常犯的错误是接受信息太多而无暇思考和思考不够周密等问题。这本书作者的观点是必须借助思维工具,突破自身局限性。通过“断舍离”减少关注的领域和信息渠道达到过滤掉没有价值信息的目标,通过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不断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在努力上,我觉得之所以我们感觉自己已经努力到拼尽全力还是无法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二是努力不够聚焦。这本书作者认为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人只有在有兴趣的事情上才能够坚持不懈努力,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一件事没有兴趣就不必努力了,而是应该先很投入、很专注地做起来,变被动为主动,随着不断地深入就会越来越有兴趣,也就越容易坚持努力下去。另外,个人的精力和资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放弃,只有放弃才能得到,要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一个领域,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努力效益最大化,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成功。
在成功上,我们大多数的人所做的努力都是想要沿着别人的路复制成功,最后却都没有复制成功。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应该找到自身的独特性,创造成功。因为乔丹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只有一个、马云也只有一个,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创造成功,而从来不是复制成功。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只有独一无二才能不可取代。如果你找到一条别人都还没有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因此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与众不同,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这样才最有可能接近成功。
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不仅解决了我萦绕心头的很多问题,还让我对人生的七个侧面有了很多深入地思考。作者通过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打造了七大精进技能,帮助无数读者快速实现了成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