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碰上一个难以理解的事,开始很难接受,耿耿于怀,弄不明白很难受。然而东想西想,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
直到一天,看到一句话:人人都妄想控制这世界上的一切,而这是不可能的。
跳出来一看自己,哈,不就是想控制事情向我想的方向发展吗。
而我遇到的其他人,是不是也是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执着?
人和人较劲,都是因为要让自己的“真理”运行下去,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真理”,发生撞车,难免。
承认自己控制不了所有的事情,回过头来专注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更明智的选择?
放过自己,时间会给出答案,即使没有,也要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自己才是核心。
这一轮下来,我学着开始关注自己的微小的感受,开始问自己喜欢什么,而那是一片多么陌生的领域!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多么习惯于忽略感受,多么习惯于让头脑掌控一切,而头脑的条条框框来的个多!有些如同魔咒一般,让我机械化地重复一个又一个行为。
今天上午,和儿子一起去喝咖啡,因为对商场不熟,转了好久也没找到一个中意的咖啡馆。我喜欢luckin的小鹿茶,就提议去luckin,儿子说好。但是走到半路,他突然说他还是想去星巴克。我们已经在大太阳下面走了不少路了,而且我有两张luckin的优惠券,想刚好用用掉。听到儿子要打破这个计划,心里一下子烦躁起来,对儿子说:“哎呀这么纠结!走来走去已经一上午了!就去luckin。”儿子听了老大不情愿地说“好吧好吧!”我说完有些后悔,一上午的纠结不仅仅是儿子,还有我,把这锅推给儿子,并不厚道。脑海里突然浮现熟悉的画面,那是我爸爸妈妈的影子。他们一辈子节俭,我小时候,就一直对我说,别浪费了,剩的东西要吃掉,不管自己是否还想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习惯在这样的时刻,关闭感受,强迫自己吃下自己并不爱吃的食物。而我对儿子的态度,正是源于这个由头,其他都是脑袋迅速找的理由,为了让底层的这个信念听上去不那么明显…发现自己的受控制,就对儿子说:“你去星巴克吧。”儿子听了,很干脆地转身就去星巴克了。
还好,我及时刹了车,而我儿子没有传承我爸妈给我的这个底层信念。
这个对自我的发现让我惊喜。
想到了一个我羡慕的同学,为自己活,选择的不是普通人的生活轨迹,然而气色青春,眼神明亮。
往回想,这辈子给我带来麻烦和痛苦的其他人,也多多少少让我学到了东西。那些痛苦都撕开了生活的一个幕布,让我瞅见了它的一个真面貌。撕开一次,糊涂程度小一点,撕开更多,糊涂程度更小一点,慢慢明白的事情就多了。
所以说,这辈子碰上的最难搞的人,就是来给我上课的,让我了解人生,了解自己,爱自己,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