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存在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人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什么呢?

自然环境、同伴、物质生产

1、地理环境: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

2、人口因素: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3、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意识

对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是否具有阶级性:

1、意识形态(有阶级性)

如:思想政治、道德法律、艺术、哲学

2、非意识形态(没有阶级性)

如:语言学、自然科学

主体不同:

1、个体意识

2、主体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或正确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或错误的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最重要的表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

生产力

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工具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现代生产力系统分类

1、实体性因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自然科学

4、准备性因素:教育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决定作用)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产品分配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政治上层建筑(制度、军队、警察和监狱)(主导地位

思想上层建筑(法律思想、艺术、道德)

社会形态发展的特点

1、统一性:社会形态发展过程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客观规律)

2、多样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阶级斗争的根源:物质利益的对立

革命和变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渊澄314阅读 1,885评论 0 0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1...
    考研石磊阅读 6,767评论 0 3
  • 南宁,一个被小电驴霸占小半城市的地方。 这是第一次去南宁的初印象,以前在各地都见到有人骑小电驴,但没想到南宁这么多...
    白小胖zero阅读 318评论 0 1
  • 不记得这是第几个难眠之夜了,自从小公子生病以后,好像自己就没有几个安稳觉,整晚不睡基本上是常见之事。小公子...
    语一半阅读 135评论 0 0
  • 今天休息 昨天晚上出去喝酒 导致今天早上起床后 脑袋疼 所以就休息了 总结 喝酒一定要把握住量 不然喝多了 自己难...
    刘磊stely阅读 1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