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有剧透)
今年是国庆70周年,今年的国庆档特别热闹,《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神仙打架,这是在知道今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之后的感觉,每一部电影都值得期待。
因为个人比较喜欢吴京以及胡歌,所以对《攀登者》又多期待了几分。
9.28,由于不知道《攀登者》也会点映,我提前买了祖国的电影票,索性就直接去看了,因此也错过了《攀登者》点映。点映完后我没有去搜索祖国的影评,我第一时间搜索的是《攀登者》的影评。出乎我的意料的是,网络上差评满天飞,基本吐槽的有以下几个点:第一,台词口型对不上;第二,感情线多余;第三,电影表现的是为爱登顶而不是为国登顶。
有很多人说看了这样的评价就直接退票了。我在想如果9.30上映后,会不会好评多一些呢?当时在微博、b站上出来的评论或者视频基本都是说李仁港导演把《攀登者》拍成了爱情片或者甚至于说这就是部大烂片。9.30那天我还有课,因此也没有办法去看,买了10.1的票子。
巧的是,9.30下课之后我在生活区小超市门口碰到两个看电影回来的学妹,我问她们《攀登者》好看吗?她们跟我说好看。我也在网上问了一些人,有一些就是对《攀登者》有褒有贬的评价,我问他们,我说值吗?回复我的有些是值一张票,有些说不值。像我这样的,其实就算所有人告诉我不值,我也还是会去看的。
因为这个类型的电影,这个题材的,错过了这部,下一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就像不知道下一个“流浪地球”在哪里一样。而且我喜欢雪山,但是自己身体素质太差,又不抗冻,难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大荧幕的雪山。
10.1上午看完阅兵,匆匆忙忙出门去看《攀登者》。我喜欢这部电影。关注了一下口型的问题,确实有一些对不上,但是没有网上说得那么夸张,不知道那些说大部分对不上的能不能说一说到底哪些片段对不上,哪几句对不上,有多少时长?
以下内容剧透:
人物
首先说说方五洲,这个登山队员,也是60年临危受命的登山队长,在雪崩来时,扔掉了曲松林的相机救回了曲松林,也正因为如此,登顶时没有拍下360°景象导致后面被西方登山界质疑,甚至于被自己国内的学生们质疑。曲松林没有向徐缨表白,他去锅炉房把自己藏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放弃锻炼。直到后面73年又重新组建登山队,他可以再一次回到登山队,他一边吃面一边哭,充满了委屈、心酸以及难掩的激动,我觉得眼泪所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更不用提刚好会跟徐缨“擦肩而过”。对于方五洲来说,登顶成功,向世界证明,是他的心愿,重于一切,包括徐缨。
第二要说的是曲松林,作为60年的兼职摄影师,没保护好相机,而在登第二台阶时冻伤了脚,一只脚被切了一半。他望着珠峰做了13年的教练,把天气变化的口诀倒背如流。他的心酸和不甘。他见方五洲时,只愿意跟他握手,后面三兄弟喝酒时,他第一杯酒说,我谢谢你当年救了我,喝第二杯时,他说我敬你,我恨你。他觉得方五洲应该先保证完成任务,而不是救他。他对于李国梁这个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予以厚望,他希望李国梁能完成他的心愿,完成他没完成的任务。也因此在后面李国梁说要带队登山时,他不管一切要他们上,最后李国梁牺牲。曲松林哭着对方五洲说,我错了,全错了。我看到有人说这里曲松林转变太快,李国梁的牺牲可以说是他不顾气象组建议一意孤行的命令间接造成的,虽然里面可能有意外的成分,他原本觉得完成任务、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登顶时高于一切的哪怕个人生命,但是李国梁的牺牲才让他意识到作为领导、作为指挥的责任,对队员生命安全的责任。
杨光是有马凡综合征的年轻人,他把热水踢翻了,导致医生腿被开水烫到,他把睡袋半截给了医生,但是醒了之后发现自己腿没知觉,最后被人抬下山。在影片最后,由成龙饰演的老年杨光和自己的队员们成功登顶。原型夏伯渝先生是当年帮助队友,把自己的睡袋给了丢失睡袋的队员,导致自己双腿冻伤截肢,尽管如此,他并没放弃登上珠峰的理想,于2018年5月14日10点40分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和假肢登上珠峰的人(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李国梁是登山队的摄影师。在被氧气瓶砸到后,他的队友拉着他,昏迷醒来的他发现队友快支撑不住,山也支撑不住,他把摄影机留给了队员,自己割断绳子。(先让我哭一会,恨不得冲进屏幕帮他们把人拉上来)
场景和动作
除了结尾那个鸟有点假,其他都挺好的,雪山很好看,雪崩和冰裂缝看起来就很危险。山顶的风景很美,虽然是特效。这个要自己看才能体会得到,有些人说特效不好,只能说现在的观众要求高吧,这是好事,对电影要求高了,电影质量会越来越好的。
动作看点:第一,方五洲爬工厂那段,据说吴京只用了一根保护绳;第二,训练时吴京拖轮胎那段,太帅了;第三,第二次冲顶绑梯子那段,很惊险、紧张,看他们平稳拿出睡袋我才松了一口气;第四,第二次回撤方五洲救徐缨,不过我出戏到战狼了;第五,第四次冲顶遇到雪崩。
感情线
最后必须要谈谈感情线。
首先所谓医生和杨光的感情线,我个人觉得不存在的,就算有些人觉得有,也就一点点吧。我还是觉得没有。
其次是黑牡丹和李国梁,最后黑牡丹是登顶成功了。这条感情线我是不太喜欢的,但是比例真的很低,实际上,在电影里也是有用的,比如黑牡丹在训练给李国梁少了10秒,导致李国梁一遍一遍入队训练,后面他吹口琴,曲松林说我们请你来不是让你给女同志表演节目的,以致李国梁问曲松林,你为什么针对我,而曲松林的回答是,我不是针对你,我是珍惜你,这对于曲松林的塑造也是有帮助的。不过黑牡丹后面跟李国梁掉那个缝里感觉确实不太好。
最后说说诟病最多的,方五洲徐缨。个人觉得这对没问题,家中长辈看了觉得还挺符合那个年代的。现在的人可能觉得爱要大声说出来,以前的人可能不是这样。徐缨有声或者有她的场景主要有:第一,开头叙事;第二,图书馆和工厂;第三,她回国,这部分极短;第四,登山队重逢;第五,冰塔林迷路;第六,告诉方五洲还有一个窗口期以及向领导汇报;第七,第四次冲顶气象观测及北坳牺牲;第八,如果有第八就是方五洲的回忆了。以上内容总时长30分钟,我在电影院计时的,不准确,但是基本就在30分钟左右了。而他们的感情戏可能也就20分钟。
网上说感情戏太多余的,有一部分人,我相信他们是真的觉得多余,可能他们是想看纯攀登的,比如从大本营往上,一路扎营,或者怎么攀登的,然后是怎么从珠峰回撤的。有吐槽说为什么不能她留在下面,让队员上,问题是徐缨是主任啊,领导要负责的。我在想要是徐缨壮一点,身体好点,没有吐血,会不会没那么多人骂。在方五洲心里,登顶成功第一,徐缨可能第二,而徐缨帮助方五洲,确实可能是因为她的心里方五洲第一,她支持方五洲完成个人理想,同时她也完成了作为一个气象专家的任务。(要是徐缨没有吐血会好点吧,这点是有点狗血,而且她不吐血后面那段方五洲深情告白可以省略挪到地面上)
十五年的等待,不是一般人能等的,如果你问我,我能不能花15年去等一个人,我的回答大概是不能。想想现在,高中毕业就分手,大学毕业就分手的,少吗?有些人觉得尴尬是因为觉得假吧,毕竟可能上一个月还在山盟海誓,说要一辈子在一起的,下个月可能连对方的微信、电话都删了,老死不相往来;前一秒还在说着我爱你的人,下一秒就跟另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做什么坚持15年都很难,别说爱一个人了,当然我相信有,我的同学里有坚持了七八年还在一起的,长辈有坚持了一辈子的。
另外说是为爱登顶的,方五洲是为了徐缨爬珠峰的吗?
(刚刚回放了江苏交通广播的视频,摘了两句:放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成全别人的攀登;电影不是一盘菜,是一桌菜,总有一款适合你)
反思
跟风。跟风黑、跟风吹。点映之后,铺天盖地的差评,我翻了很久一个好评都没有,骂导演李仁港的,吐槽感情线的,吐槽口型对不上的。有些影评人或者观众确实有丰富的观影经验,而且也有相关的知识,对电影要求也比较高,还有一些是不想看感情戏,只想看攀登过程的,还有一些是对《攀登者》抱有期望,最后发现《攀登者》拍的压根不是自己想看的,那其他人呢?
还好这部电影,由于阵容强大以及有雪山,不管怎样,我都会去看,如果我只是路人呢?我就被吓退了。
还记得2011年抢盐吗?还记得小学有一篇课文,说的是一个什么兽的头骨,最后老师说根本就没有这种兽。
我和我的同学以及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评论表示,看了电影完全没有那些影评说得那么差,更提不上烂片。网络上的东西不可尽信,包括我这篇观后感和反思,也包括那些批评《攀登者》为烂片的文章或者吹爆《攀登者》的文章。
以后有电影,想去就去,自己决定而不被评论左右。
另外:希望大家的电影院看电影时,第一不要吃味太大的东西,第二如果要玩手机请调低亮度,第三如果要说话请保持小声。你可能会觉得,你买了电影票你想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别人也买了电影票,别人想看电影,难道因为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要影响到别人观影吗?另外,不要踢凳子,睡着了也尽量不要打呼噜。感谢。
(小声bb:你们能把李国梁拉上来吗?本来是去看吴京和胡歌的,结果被张译和井柏然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