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APP刷了一遍”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干货颇多。下面整理了第一模块:同理心的核心知识内容。看完以后你将知道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如何正确的观察你的用户和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产品经理。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个手机,那么情绪是这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而我们的后天学习的知识、理性、技能则是这个手机上安装的一个个的app,有四种常见最基本的生物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说这四种情绪之前,要先说一个词:满足
生物的本能是寻求生存,所以生物的操作系统,驱动它一切行为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
对于动物来说,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充足的食物,它就会愉悦。而人是社会性的复杂动物,人类的生存满足感除了基本的生存条件被满足外,还需要社会关系中被确认。
马洛斯需求层级 很好的诠释了人类的不同需求层级
满足就会愉悦,一个需求被绷的很久,突然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就叫做爽。不爽就是不满足或者一个满足的状态突然被中断了。比如游戏打的正爽,突然断网被人强杀了,这种感觉就是不爽。
愤怒与恐惧
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了的感觉叫做愤怒,人的边界是自己存在感的边界。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领地,猫狗会以尿液来划分自己的领地,如果有其他狗进入自己的领地则会愤而攻之,如果侵入自己领地的是一只老虎,那产生的情绪就不是愤怒而是恐惧。所以愤怒也是一种恐惧。
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有人在一个没前途的公司岗位上待着不辞职、不转行、在一段没有爱的关系里呆着被折磨而不离开,不是对方对她好,有承诺,而是对方抓住了她的恐惧。所以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到底是因为恐惧什么。
愉悦和满足感会支撑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投入一万小时,从而使这个人成为天才。其实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一个人兢兢业业,完全忽略自我的身体感受和家庭体验,一切以这件事为核心,彻底的忘我。他是因为愉悦吗?很多时候,是因为恐惧。
恐惧是痛点,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就是痛点。
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毫不犹豫地花钱,所以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为什么?对生存的恐惧。
至此,在做产品的方向上,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说完情绪这个底层操作系统,我们来说说潜意识、防御和说服
2加8等于多少?你能毫不犹豫回答出等于10,那么再问:24乘以106等于多少?emmm.....一时半会回答不出来吧,人的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我们的潜意识,从小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日常80%以上的行为都靠潜意识就可以完成了,但是遇到了复杂问题,我们的潜意识就处理不了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意识出场了。那好的产品是让用户在潜意识层就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用户调用意识层呢。答案显然是不让用户启动意识,不让用户思考,因为思考其实都是让你产生顾虑。你让用户思考,就是让用户戒备,一个不会说话的产品,根本没有消除戒备的机会,某种意义上,让用户思考就是在推开用户。
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存在于潜意识的观念是什么时候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的?
一是童年的时候,还没有建立意识和防御去辨别。这时的观念就会直接进入你的潜意识,成为你最内在的感知、你本能情绪的一部分,所以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它的童年。
二是催眠,催眠的本质是绕过防御。微笑是一种催眠,因为他会让你放下防御。重复,是非常重要的催眠,还记得那句响彻南北的脑白金广告语吗?潜移默化的在你不知道送什么礼品给长辈的时候,想起脑白金。
如果我们有共同童年,曾经在同一个单位里,在同一个文化场景中,被反复灌输一些观念,其实我们就被共同催眠了。我们会有相似的观念,被类似观念束缚有了共同的样子,这就是集体人格。所以如果我们要为一个集体做产品,还需要研究集体人格。
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你要成为好学生,好学生是个角色,你要成为好儿子,好儿子是个角色。赋予这个角色会有很多标签化的标准,两千多年,我们一直用孔子定义的角色和角色关系来安放自己和处理关系,君与臣,父与子等等。当人处于角色的扮演中,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需要什么样子,角色就需要你成为什么样子。当我们都被训练好了,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这其实就是我们被教育的过程,可以拆解为5个关键动作。
第一个,确定目标
你要知道这一次教育或者培训的目标是什么,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观念
第二个,建立恐惧的边界
让你知道没有做被希望的事情就会被呵斥,甚至惩罚。这时候你就会建议恐惧,知道自己做什么行为会被惩罚。
第三个,放入清晰的标的
正确的行为只有一个,哈哈,还记得我们读书时候的标准答案吗?
第四个,给予奖励
给予做了此次行为的红利,然后让你产生路径和依赖。
第五个,不断重复
重复是动作的关键,重复还可以树立榜样。比如定期评三好学生,标兵之类的。
学校教育,工作之后接受的培训,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便于社会和公司的管理。如果说训练一只狗狗去洗手间上厕所是违反狗性的,那么其实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违反人性的。我们的教育一直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我们的,如果我们天生就是这个样子,那也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了。
角色化和集体人格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初级的产品经理,在讨论过程中他们特别喜欢用一个词:“应该”用户应该这么做。用户应该在这个界面点这个按钮,用户应该用这个功能。初级的产品经理已经习惯了角色化思考,他给用户设定了一个角色化的预期。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她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他不会做你角色化预期所做的事情。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自然轻松惬意,让用户放松使用产品。
如果你的产品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讲完了如何观察别人,现在开始回到自己,具有什么天赋的人,最适合做产品经理呢?
答案是善于用右脑思考的比较自我的人最适合做产品经理。
左脑发达的人:
逻辑推理能力强、时间观念强,同时感受力差;
因为感受力差,所以没那么敏感和情绪化,整个人提现为情绪稳定,甚至刻板、
更容易根据规则调适自己,更自律,更容易角色化
而右脑发达的人,就正好相反
感受力强
能在别人已经有结论的地方,建立自己新观察,并且不太喜欢听已有的逻辑;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激情地表达自己,具有人格魅力。
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创造力要求对自我有极深的体察和释放,但控制力是自律的体现,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对别人的体谅和迁就。人长期关注什么,就会认为什么东西更重要。自我的人更关注我喜欢什么,而自律的人更关注什么是对的。
为什么优秀的女产品经理很少,因为所有的社会观念都在潜移默化地要求女性隐忍、体谅、照顾他人的感受,在这种集体人格的塑造下,女性很难去为难别人,容易觉得过意不去。
找到自己的愉悦愉悦或者恐惧吧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这两者,都会催生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