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篇美文吗?《要么健身要么读书,别再说无聊》,拜读以后,我跟您一样,毫不客气的就收藏了,这好像是几年前的事了,每当夜阑人静,我也常常拎出这篇小文,再“励志”一下自己,健身之外,还能读书,阳光而又惬意,多么闲适的心境。更重要的,这好像是摆脱自己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凄惨形象的唯一途径。 先欣赏一下这篇励志美文吧,以一种恬静的心情...
跑步与不跑步的人,在每天看来没有任何区别;在每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在每年看来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再忙,也要跑步!
所以请不要说:等我有时间了,就能运动了。等我赚够钱了,就能孝敬父母了。等我有空了,就能陪你了。等我发达了,就能行善了。等到我们有钱了,健康已经没了。等到我们赚够钱了,父母已经等不及了。等到我们真正有空了,爱人已经离开了。等到发达了,心态已经变了。健身、孝老、陪伴、行善,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等!
要么健身,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明明每天都无所事事,却也感觉不到半点轻松。不如去运动吧!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锻炼身体,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锻炼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脱衣服时不再感到羞愧。
比起后悔,我更喜欢第二天的酸痛。
脸蛋是天生的,身材是可以练的。
跑步和读书一样是最美的。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同样地,你跑过的路从来不会欺骗你,他们沉淀在你的精气神中,你的改变谁都可以感受到。
马上奔五的年龄了,我却跟小孩子一样,常常思索关于“生命本质”的问题,因为我知道,生命绝对没有化学符号那么简单,我看过很多很多关于生命科学的书籍,像薛定谔的《生命的本质》、尤其是后来,对生理心理学、大脑的运行机制、中医科学等颇感兴趣。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要么健身要么读书,别再说无聊》里面缺少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做“冥想”。
健身是为了好的体魄,只有好的身体才会让一切成为可能;读书是为了修饰自己的大脑,就像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一样。不过,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因为并不是有了过硬的硬件和过软的软件,生命就会自成有机的一体,他们两者存在适配糅合的问题。而恰恰是“冥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我不想把冥想说的神乎其神,更不想跟练瑜伽一样需要那么多专业的姿势,我说的“冥想”其实就是:先让自己心绪安静下来,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比如老婆上班以后的书房),如果想要点诗意,你大可以泡上明前清茶一杯,然后调整自己的呼吸,可以闭上眼睛或者盯着窗外,总之,一定要尽可能的少给大脑摄入信息,然后把自己和整个世界交给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在知识海洋里面任意驰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除了自己有规律的呼吸,周围好像关了开关,没有任何动静。这就是我所说的“冥想”,它能把你的“读书”跟“健身”进行鞣制,合二为一。读书带给我们的知识是支零破碎的,它离“融会贯通”还有一段长长的距离,只有通过“冥想”,我们所有的知识才会串接在一起,那时你会发现,世间万物,来来回回,好像都是一个道理。
为了正确表达“冥想”的涵义,我想起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冥想”就像是农村黄牛的“反刍”,老黄牛一天劳作下来(相当于健身),然后就要啃食各种杂草(相当于读书),当这两项最基本的活动结束,老黄牛就会安静的躺下来,把所有“牛吞虎咽”的杂草重新咀嚼一遍,然后重新咽下去,天天如此。
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为了生存,为了生存的更好,我们日夜劳作,从不停息,“健身和读书”简直就是奢侈品,不健身不读书的朋友至少占去一大部分,幸好我们寻觅了一个很好地借口叫做“蛮拼”、叫做“时间不允许”,健身跟读书只择其一的又占去一部分,只剩下一点点比例了,那些就是既健身又读书的人,这是非常让人艳羡的群体,读书、健身、冥想都在坚持的又有几个呢?那才是“精品人生”中的“极品”。
从明天开始,让我们一起健身、一起读书、一起冥想好吗?记住吧,唯有冥想才能安置你不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