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程
原本由于疫情,打算就在北京过年,但是在年二十九决定回家,大概是听了同事们的劝。当天没有做成核酸检测,第二天去做了,买了大年初一的票回家。没有之前春运的人挤人,车厢空荡。明面上高喊需要全程佩戴口罩,但实际午餐和零食正常供应,疫情正在大家的脑海中逐渐淡去。到杭州转车后,高铁车厢不再保持人与人之间空一个位置,人声鼎沸,要不是大家脸上的口罩,我还以为疫情已经过去。
2.归于日常
走出高铁站,抬眼看去,鲜有人戴着口罩。走进超市,喇叭高喊“请戴好口罩并出示健康码”,但大家仿佛没有听到的样子,也没有检查测温,直接就可以进去。戴口罩成为一种个人的自觉和习惯,而不是强制的。到村里出示了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签完字,听着“尽量不要出门”的话,我也大致明白了这个江南小镇正在快速摆脱疫情的影响,归于日常,归于春节的热闹,戴口罩的人大概是疫情的气氛组。
3.家短里长
妈妈仿佛情报人员一样向我事无巨细诉说亲戚邻里大小事件。很显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整体下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这其中,我发现了代际之间观念的冲突,互联网时代里信息仍然存在不透明,封建迷信在乡村仍有其生长空间。听到最令人心痛的是癌症的高发,家庭的透支和破碎。虽然有新农合医保,但没有完善的保险,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很差。现代保险的观念在农村似乎很难发展,妈妈说经常看到手机上的保险广告,但大部人都认为是骗人的。要是保险公司了解到这样的反馈,有必要调整乡村地区的推广策略。也可能本身就不是目标客户,不过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发现了巨大的蓝海市场呢?商业机会倒是其次,很多家庭因为生癌症导致生活水平骤然下降,要是买了医疗险和重疾险,就多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