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门”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2期“门”专题活动。

小时候在淮南,我们家的房子是平房,一扇单开的木门,门上有个挂鼻的锁扣,但是很少用到,因为有奶奶在,家里总有人。

到了夏天,会在门上挂一个竹帘,以防蚊子和苍蝇。其实也防不住,晚上睡觉依然要挂蚊帐,白天家里备着苍蝇拍,以方便打苍蝇。

有着这个竹帘,进出门有点不方便,尤其是端着脸盆拿着东西的时候。好在水龙头在门前的院子里,夏天洗衣洗菜都在外面。但是我很喜欢这个竹帘,一排排的细竹丝让我觉得很有美感,外面的树木和房屋被竹帘层层隔断,便有了不一样的美感。

后来到了济南我们住的是楼房,有厨房和厕所的单元房,把门一关,生活上基本不用出门,两个卧室南北通透,夏天不用挂竹帘了,只需把三个窗户挂上纱窗,苍蝇拍虽然也备着,但是蚊子苍蝇比住平房少的多。

小学五年级时我去了农村的姨妈家,让我大开眼界,看到了不一样的门。姨妈家的院门和村里所有的人家一样,都是双开的木门,并且木制的门轴坐落在石碗上,要经常加点油,要不然开门关门会吱呀呀的响。

到了春节,家家户户的大门就精彩了。他们要往门的横梁贴满“落门钱”,就是有A4纸那么长,比A4纸要窄的彩色剪纸,红蓝绿黄,各种颜色各种图案都有。我记得有花卉的,有五福五毒图案的。“落门钱”贴在门梁上,像很多的小彩旗,随风飘荡,很好看,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农村人家,不管日子过得好坏,春节一定是要喜庆的,因为它是一年的开始,欢欢喜喜的度过,寓意着一年的好兆头。而门神,对联,“落门钱”就让春节有了仪式感。

这个“落门钱”贴上就不动它了,节日过后,任风吹日晒,任风霜刀剑严相逼,任它褪色破损,直到第二年的春节才用新的“落门钱”将它替换掉。春夏秋冬里,看着门上残落的“落门钱”,也会记得曾经的欢乐。

后来我去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门。故宫大门之大让人仰望。大门上还缀有很多的铜钉。据说这铜钉的数量也是很有讲究的。

我查了一下豆包:

“铜钉最初用于固定门的木板,后来逐渐演变为等级象征。

故宫核心建筑的铜钉为“九横九纵”,共81颗。“九”是阳数之极,象征帝王的至高权威,只有皇家宫殿才能使用。

其他建筑按等级递减,如亲王府邸用七九六十三颗,郡王以下数量更少,普通百姓家则不允许使用铜钉,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唉,一个原本结构上的零件,居然演变成等级的象征。但古有铜钉个数,现有技术职称,干部级别,甚至工人技术等级,这些等级像楼梯,让人想攀登,或者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吧。

除了真实的门,还有一些虚拟的门,比如电工里的逻辑门:与门,非门,或门,这些门构成了集成电路,用途广泛。

还有,将门的概念扩展运用到各个领域,比如中国画技法入门,吉他弹奏入门……。

门的话题太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