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的天气开始转凉了,晚上兼职后准备回寝室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妈总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每年一到降温的季节她就提醒我该把夏天的衣服收起来,秋天要来了。
似乎今年的我比往年更有觉悟,在我妈的夺命连环call之前就已经有降温意识了,为比我有点沾沾自喜,给妈妈拨通了电话。
我一边往公交站的方向走,一边和妈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随口说了句开学季学校物价上涨的厉害,今天早上在食堂买的一碗粥可真贵。
我妈赶紧就问我:“那你最近缺不缺钱用呢?要不要我给你转点?”
“有呢,够呢。”我笑着答,但马上也意识到她好像也看不到。
这是这个月我妈第三次问我缺不缺钱了。
—2—
其实我明白的,我妈不是盼着我缺钱,而且盼着我缺她。
从小我妈在零花钱这方面对我就很严格,每次给钱后都要提醒我花钱不要大手大脚,要精打细算着用。
但是不管在其他方面多么节省,吃饭和学习的钱还是免不了的。所以我只能在每周拿生活费和学校买资料书的时候尽量在我妈身上多揩点油。
食堂的午餐一份5块钱,我就会说6块。老师要交25的资料费,我就会虚报说交30。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每次虚报都是一场需要屏着呼吸小心翼翼的挑战,但还好这么多年她都对我的谎言照单全收。
我想我妈是知道我的小心思的,只是不戳破,不然为什么每次都反复说:“要精打细算着花,不要大手大脚。”
在我还没有能力摆脱我妈唠叨的时候,我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要挣很多很多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后来上大学后时间课外多了起来,我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自己挣零花钱,然后给我妈买一些小礼物,看的出来我妈很喜欢,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得意地说这是我女儿给我买的。
但偶尔她也会跟别人提起,怎么一下子就长这么大呢?
感觉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有一点微妙的矛盾,既希望你独立懂事能把自己照顾好,又希望你偶尔有些小麻烦需要他们帮着解决。
虽然很烦你每次向家里要钱时都会虚报,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真的不再跟我耍这种小把戏,他们又开始担忧起来,你已经是一个“不缺钱”的大人了,是不是也意味着不需要我了呢?
—3—
成为父母眼中“不缺钱”的大人,是怎样的体验呢?
我想起了我一个学姐,她是我身边最早实现经济独立的人。
前几天在操场偶遇约她国庆回老家一起逛街,她说这次放假不打算回去,想在武汉找点事做。
我很诧异,因为她父母把她管的很严,她从小过的就是那种“被安排好的生活。”小到一日三餐吃什么,今天穿什么衣服,放学几点回家,还有高考后去哪所学校选什么专业,都是她父母已经为她规划好的道路。用她爸爸的话说,我给你钱你就要听我的话。
这份来自父母的资助像维持他们之间的一条纽带,在学姐还没有经济独立之前把她和父母紧紧的系在一起。
“可是,你知道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就不怎么管我了。”
“可能是因为我说了那句,你们以后不用给我钱啦,我可以负担起自己的生活了。”
学姐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轻快活泼,可是我还是能从她用着不太顺畅的手机,还有她无意中说起已经半个月没有好好吃顿饭这些细小的事情看出她生活的不易。
分别的时候我抱了抱她,她在我耳边轻轻的说,“陪你长大的人,注定没有办法帮你成功了。”
—4—
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像风筝。若飞离地面太远,一头扎进了高空,定是险象丛生的。很需要一根纤细却稳妥的长线,以羁绊之名,行依赖之实。
来武汉一年,虽然没能像学姐那样经济独立,但我也能真切的感受到我和父母之前那根金钱的纽带已经越来越松垮了。
最穷的时候,我的微信只剩下8毛钱,但面对爸妈的问候,只能报喜不报忧,尽量展现出自己光鲜的一面。
每一个年轻人在飞向更高更远的世界时,必须要在摔几个跟头,吃一些苦头以后才能意识到。
他们不是不管你,而且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管你了。
如果说之前父母给你经济资助束缚了你的自由,当你有能力摆脱这种束缚,他们就很难再插手你的生活了。
长大后我们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不仅仅是指你越来越往前走,也意味着父母在慢慢往后退,越往后的路,你就只能一个人去承担。
他们还是会像你小时候一样支持你的梦想,帮你收拾好行李送你启程,可是之后的每一步,你都需要咬着牙,小心翼翼的去试探,去经历。
有一种幸福是,好好生活,努力成为你爱的人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