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阅读《苏东坡传》的第四、五章,心情是极为愉悦的。跟随伟人踏上辉煌征程。更被三苏父子间的温情与雅趣深深打动。
01
苏东坡,由一个青少年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青年了。
苏东坡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当时的主考官、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到苏东坡的考卷时,惊喜不已。他本以为如此精妙的文章出自自己门生,为避嫌而将其判为第二。揭榜后,才发现作者是四川学子苏轼。
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评价极高,他惊叹于苏轼文章的独到,曾对同僚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便是成语“出人头地”的由来。
欧阳修甚至预言,三十年后将无人再提及他,文坛将是苏轼的天下。这份毫不吝啬的赏识与推崇,不仅奠定了苏东坡在文坛的地位,更彰显了欧阳修作为一代宗师的胸襟,堪称中国文化史上“伯乐与千里马”的典范。
02
恰逢苏东坡的文学造诣,获得赏识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三苏便返回家乡奔丧。奔丧完以后,二苏兄弟带着各自的媳妇,还有父亲,一起上路,举家奔赴京都赴任。
苏洵对二子教导严苛,赴京途中,也不忘与他们探讨诗文、讲学问,将毕生学识相授。父子三人一起品诗, 这种充满雅趣与温情的家风,正是苏轼一生乐观豁达、才华横溢的精神底色。
写到最后:
苏东坡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他凭借绝世才华获得了权威的认可,同时,在奔赴前程的路上,家庭的温情与趣事,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这为他日后即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姿态,埋下了重要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