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久违的电影院,右边坐了一位阿姨,约莫四五十岁的样子,影片开头的十多分钟内,爆米花与饮料拿起放下,放下拿起,时而对影片中熟知的地名、人物感叹、评论,略显得有些聒噪。影片近三个小时,我不知道她是否可以一直坚持这种状态到影片结局。随着剧情的展开,被故事内容吸引,我暂时没有再关注她。
我本是来看李白的一生,却渐渐代入了高适的角色,影片中高适一直是最清醒的人:知道捷径不会为寒门而开,看着李白因怀才不遇夜夜笙歌而出言劝阻,不因李白的善忘而加以责备,纵有凌云壮志最后也愿做一个小小的文书。
高适在岁月中打磨自己,沉淀自己,也愿意接受自己的平凡,若非安史之乱,他将度过平凡的一生。
故事终有转折,因为战乱,他从小小的文书成为西川节度使,最后一场战争展现了他运筹帷幄的超凡的智慧。
但若非没有此前的经历,做文书时的历练,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也全然无法抓住,才能与地位不相匹配,机会反成陷阱,反会给他招致杀身之祸。
李白的机遇与高适不同,他有绝高的才华,却不懂当时的社会规则,人生起伏,因怀才不遇而隐居避世,隐居避世却还心念抱负,以至最后不明真相参与叛乱,获罪流放。
李白磨练的是他的诗歌,高适磨练的是他的心智。
影片越近结尾,议论声越发纷杂,右边的阿姨已不知刷了多久的手机,偶尔抬头看影片,也念叨着就快结束了,快结束了。
不同的电影有其不同的受众面,《长安三万里》是写给拥有理想又内心迷茫的我们。没有经历社会,无法理解他们的愤懑,没有理想的求而不得不能体会他们的不甘。
每个时期都有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不能改变唯有适应,了解当下社会的规律,努力在岁月里积累自身,磨练心智,提高才能,以期在机会到来时有足够的能力。
影片中的十年又十年一闪而逝,但人生中的十年二十年无比漫长,需静得下心,忍得了寂寞,需能接受自己的平凡。
最后分享一下深有触动的诗句,诗歌经过几百年的沉淀,以极短的词句展现极强大的共情力,影片中剧情与诗歌也结合的很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