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年仅43岁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源性疾病不幸离世。 “为生民立命”是古往今来的一个行动理想,朱治国同志用短暂的生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把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光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朱治国同志用一生诠释了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他秉持着廉洁奉公和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朱治国同志的辞世令无数人感动和惋惜,他的精神和作风值得我们党员干部铭记和学习。
学习朱治国同志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提升工作魄力。 从扎根青海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到格尔木市木得乡党委副书记,到青海省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再到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同志做到了始终如一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时,朱治国同志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在2020年村(社区)换届选举期间,他3天时间,历经1500公里路程,走访了近50个村,去实地了解情况、总结问题。同事们对于朱治国最深的印象便是他没有“休息”二字,经常看到他办公室那盏仿佛永不熄灭的灯。我们需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其克己奉公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提升工作魄力,全力奋斗、持之以恒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务实肯干精神,磨砺工作毅力。“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工作更要务实”这是2021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写在笔记的话。朱治国同志始终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秉持着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为人民谋幸福、办实事。朱治国同志十分关注乡村振兴,关注民生福祉,在2017年城北区陶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遇到搬迁困难的情况,他提出首先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以及提出“飞地经济”的建议,一举为陶北村破局,并为其他村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效参考。朱治国同志致力于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缺口问题,以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他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用多重方式结合的方法极大提升了村干部的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始终心系群众,以务实肯干的精神,磨砺工作毅力,始终为人民办实事,做人民的“勤务员”。
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廉洁奉公精神,锤炼工作定力。朱治国同志一生中始终廉洁用权,以正治国。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是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全都当即回绝。同事和家人从来没有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好处”,即使妻子病重需要高额医药费,他仍然保持对于权力的敬畏,不以权谋私,最后他瞒着家人把房子卖了凑妻子的医药费。“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朱治国常说,他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始终端正自己的权力观,不断锤炼工作定力,牢守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念,抵御不良诱惑,做到廉洁用权、身清气正。
朱治国同志其人虽逝,但其无私奉献的事迹定能永远流传与党和人民之间,其优秀精神定能鼓舞更多的后来的干部自强不息,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勇于承担责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务实履职,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廉洁奉公,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