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取之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我知道我因施与你
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
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
对你的爱。”
写这篇文章的此刻刚刚过完七年结婚纪念日,非暴力沟通一本书读到了三分之二,章节是“倾听和示弱的能力”。这本书很早就有朋友推荐,我并不以然,“暴力”这个词我没有把他想象的很严重,我觉得我只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在婚姻相处上, 在工作中与人相处时,我习惯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喜好,习惯于按照我的计划、我的安排。
我可能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身为家中幺妹,从小惯到大,婚后我的老公也一直为我改变很多。在我歪理邪说威逼利诱之下把我在他电话微信联系人里改名为“苏有理”,在一次无理取闹后我跟他讲:千万别跟女人吵架,男人吵逻辑,女人吵感情,你又吵不赢,白白吵一个小时,不让及早道歉认错,还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看看电影打打游戏。他听完深有感悟继而给我改名“苏全对”。
直到我的变本加厉的骄纵,终于导致对方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一次很严重的争吵过后,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我一直都在暴力沟通,而对方只是因爱而忍让。我从来没有真正从“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层面来认真沟通,我总是第一时间表达我的感受,我的不爽,我的愤怒,我总习惯的口头禅:你怎么不怎样怎样…… 你应该怎么怎么…… 你还不如什么什么…… 当我看到书中的举得小案例:一位母亲对可能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看到咖啡桌下两只脏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这另我感受到沟通的美妙,这令人很舒服。因为日常生活里,我当下可能冒出来的话就是:“你看你怎么又把脏袜子扔的到处都是,你真是太邋遢了……”诸如此类的言辞。
而且当我请求想获得对方的帮助时候,女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喜欢被猜来猜去,比如我小时候想吃冰糕我不会直接表达,我会给我妈说今天太阳太毒了,我都晒死了。侄女莫若母的我妈当然知道我的小心思。可是有时候我们面对理工男,他可能会觉得我应该戴一顶遮阳帽。就像奇葩说有一期陈铭说他老婆怒气冲冲回到家冲他嚷:你看你门口鞋子扔的东一只西一只!而他踢开鞋子安慰他老婆:不要管鞋子,来说说今天在单位谁又惹你生气了?我帮你一起骂他!
这是高情商的男士,如果遇到一个情商没那么高的,估计就要很懵逼,或者恰巧他今天在工作上也有些不愉快,那可能就会是一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而请求并不是命令,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做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而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这些都会有强迫的影子,而非主观意愿和乐从。
大部分中国传统男人是很有些保护欲的,读这些时,我内心在琢磨:如果大部分的时候,在婚姻生活里我柔弱一些,请求一些帮助,哪怕带着一点撒娇,可能我老公会屁颠屁颠的去帮我都做了,他自己还觉得英雄气概爆棚,得意洋洋。而满足他这些,或许也是他的一种需要。
诚然“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却难以自控”,一本工具书也许不能够让我们一下子全然改变,但是试着在言语表达时做一些说话方式的改变,在某个词句表达时候换一个词,在着急下评判的时候先克制自己的冲动,先说出一些事实观察……或许这样就不会当我感受到痒的时候拼命给自己挠,越挠越痒,而是告诉他:我这里有点痒,你帮我轻轻挠挠啊……
思绪混乱写于2018年10月28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