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仔细观察身边的小孩子,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摔倒时旁边有大人就嚎啕大哭,没人时就自己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若无其事,该干嘛干嘛。这其实跟小孩子想要获得关注的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小孩子不懂得正确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很多时候你觉得他们的无理取闹,其实只是对自己不被关注时的一种发泄,以此种方法求得外界的关注。
这是很多小孩子的行为模式,以为自己是世界的核心,需要外界绕着自己转,那么作为大人的你,是否还是存在着这种心理呢!
其实我发现大人跟小孩除了年龄不一样外,在很多行为模式上还是存在着很多共通之处的。
小孩子做了什么自己觉得了不得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出来,爸爸你快看……;妈妈你快看……
对于很多成年人也不外乎如此,只是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换了个场所。加了一次班,配上一句文艺的话以求赞同;吃了顿美食,拍照发圈,深夜投毒;旅了次行,分享一波美景……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跟小孩又有什么分别。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渴望有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渴望被别人关注。
02
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爱本身没什么错,但是如果这种渴望变成负担,当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时向内伤害自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小孩子得不到关注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加大动静,哭的更大声,闹得更厉害;一种是发现没人理会,索性不费那个劲,适可而止。
反观成人,也无外乎这两种模式,一种得不到关注,更加求关注,事无巨细,统统发圈求关注;一种既然得不到关注,索性随它去,干脆屏蔽朋友圈。
这两种模式,我不说哪种对,哪种好,而是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渴望被关注、被认同?或者说被关注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
对于明星来讲渴望被关注无可厚非,因为这意味着流量,意味着渠道,意味着资本,意味着利益。
而对于普通人来讲与其说渴望被关注不如说渴望被认同,毕竟没有人渴望被关注者追着骂。所以渴望被关注的人其实还是缺爱跟自信,自己不认同自己才需要外界的反馈来告诉自己我是被爱的,我这样做是对的,我这样做是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的。
03
高山流水觅知音,人能得一知己自然是幸事,如果不能呢?我们为什么总是渴求从外界得到一个知己,这个知己为什么不能是我们自己?这还是内心不够强大的原因,我们得通过外界的肯定使得自己肯定自己,外界给我什么反馈,我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说白了,我们一直让外界定义着自己。
我常跟朋友说,别轻易给自己贴标签,更别让别人给你贴标签,因为人是极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动物,听的多了,不是也变成是了,所以那些以常常将“我数学向来不好”、“我从小就缺乏运动细胞”挂在嘴边的人,也的的确确数学不好,体育差,因为从一开始就将结果合理化然后心安理得的接受,你还指望他能有什么改变!
我们能改变什么,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如果唐僧不相信自己能够到达西天,那么他是到不了西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