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到学习背后的规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金字塔,没有重复的学习,是不可能转化为内在能力,重复是有规律的,天才不仅仅是天赋,更重要是后天努力,不是要重复,还在于刻意练习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开始的人就不多,能坚持的人更寥寥无几
背后是为什么什么呢?
我们做事情,要有动机,没有动机,那就是冲动,冲动就是有三分钟热度但不会持续。
人类的天性决定我们会去寻找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当自己来引导自己,我们进入了第三层内在驱动,我们还没有找到这层,那我们就在第二层会有很多驱动,寻求奖励,避免惩罚,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一个机制,那我们就只能活在第一层。
第一层,是生物冲动。
第二层,寻求奖励,避免惩罚,与我们的内在是不兼容的,他更多追求的是结果,没有过程修正的意愿,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
第三层,内在动机———是我们要去到的。
有一个故事讲:
有个老人家晒很多稻谷在那,边上就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这个孩子王带了很多小伙伴,这个小朋友跑来跑去,把这个稻谷弄得很乱,但小孩子玩的很高兴啊,这个老人很不开心。
他为了解决到这个问题,想打是没用的,骂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又不能在边上一直看着,万一走小孩就马上回来,就想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呢?他把孩子王叫过来就说:"小朋友,你真好,如果你每天能在这里玩,我就给你十块钱。"这个小朋友呢,就在这里玩了,那个老人家那就给他十块钱,又过了第二天,老人家,又把这个小孩子叫过来说:"你今天很抱歉呢,我只能给你五块钱。”这孩子完了就觉得,这个老人家比较抠门,但是还可以五块钱吧,反正有钱嘛,又过了一天,他又给这个孩子王说:“我只能给你一块钱。”他就不干了,怎么这么抠门啊?他就说,不给你玩了,走了走了走了。
这个老人家就成功的把小孩赶走了。
本来这个小朋友在这玩呢,是出于内在动机,是因为他喜欢玩.,愿意玩,和小朋友玩的开心。这个老人家呢,用了外在的动机激励的方式,让这个小孩失去了内在动机玩的乐趣。然后,用外在动机,从十块降到五块钱再到一块, 让这个奖励的机制没有了。所以,是由内在动机降到外在动机,然后第三层降到第二层,最后在这个第二层里,把这个层级呢一点一点降到没有。
内在动机对人的驱动更大,外在动机是会下降,生物冲动更是一时的。
一个人只有有动机才能持续下去,避免你做一件事情过程当中,遇到痛苦的时候快速放弃。
结合自身:明白了动机有三层,内在动机也是有这么多种,除了自我实现,原来虚荣心也有这么大的好处,我家孩子就特别喜欢给小朋友,展示自己会的东西,唱歌歌,跳个舞,说个英语,弄个好玩的东西,小盆友就很喜欢跟他玩。身份认同,也很有意义对内在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