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简化思维,一种本质思维,抽丝剥茧才能看清本质,才有可能打破规则,最终用创新高效的方法搞定问题。
本书解析:
1. 面对自己,想想如何提升行动效率?
计划是什么?计划即猜想,我们要大胆猜想,随时调整。
(1)做管理咨询时,通常以教练的身份开展,问学员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如果当问到,你为这个目标做过哪些努力呢?这一年,这一个月,这一天,这一个小时呢?恐怕很难快速作答。所以,我们要永远思考自己为这个目标做了什么。与其做半成品,不如做成半个产品。现在需要的是“小步快跑式”前进。比方说,拿某个产品举例,其中某个功能能用就行,后期可以根据用户体验不断迭代,不要想着在一开始就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反而会错失很多良机。
(2)沉默成本:打个比方,如果你花100元买张电影票,看了半小时后觉得电影很无聊,剩余一个半小时,你怎么办?是继续耗着,还是起身走人?有时候为了珍惜这一个半小时的沉默成本,却赔上宝贵的“机会成本”,确实很可惜。所以说,放弃,也是一步好棋。
(3)再比如,如果邀请你去当博物馆馆长,你会如何开展工作?不要以为馆长就是负责到处收集产品展出,不,他做的可不是加法,恰恰相反,是减法!他要设计这一阶段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决定哪些产品不需要展出,将他们统统收起来。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就是这个道理。
2. 面对竞争对手,你需要重新定义一个新战场
很多人认为,开一家公司,当然是规模越大越好,盲目扩张员工人数,希望成百上千甚至更多,可是,一家公司赚不赚钱和它的规模关系大吗?反过来想,在互联网时代,开一家小规模的公司,一样可以做到很棒,现在更多关注的是附加价值,而不是企业规模。
另外,要学会重新定义一个战场,不要永远盯着竞争对手,否则容易被竞争对手牵着走,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重新去另外一个战场,这个才是你的。
3. 面对客户/用户,不要跟随需求,而要创造需求
敢于说“不”,我们很多时候透支了“Yes”这张信用卡,别忘了,乔布斯说过:“需求不是客户提出的,当iphone出来前,客户也想象不出自己需要一台iphone。”所以,敢于向客户说不,然后提出自己的idea,不要永远跟随者客户需求,否则将会迷失在旧的方向中,永远不会有创新。
思考感悟:
1. 沉默成本,不要赔进去机会成本。
2. 与其做好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3. 企业赚不赚钱,和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4. 不要永远盯着竞争对手或用户,防止被带着走而迷失自己方向。
付诸行动:
1. 目标:
来一次彻底的断舍离,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只有搞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能力边界,才能真正聚焦到核心问题。现在遍地都是钱,但不是人人都能捡到,在自己熟悉的业务都没做好之前,更不能跨界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那些与自己终极目标关联不大甚至消耗自己的事情,最好不做。
2. 行动:
不要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与其整日思考如何做到完美却停滞不前,倒不如先行动起来,边走再边调整方向。
3. 总结:
及时复盘,寻找并总结事情背后最简单最直接的逻辑和方法,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就像上学时的学霸那样,总能找到复杂问题的简便算法。所以说,做个工作狂,不如做个按时下班的效率控。工作狂不是英雄,很多所谓的工作狂,在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他们不得要领,他们浪费大量时间,不断制造问题然后再不断依靠蛮力去补救,忽略了主要矛盾,却关注了大量的次要细节,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最终感动了自己,但没有任何成效。而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
4. 写在最后:
引用《教父》里柯里昂说过的那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终其一生,不就是为了探索自我和世界的真相嘛,共勉!
课后思考:
您接下来的行动是什么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碰撞,我们一起终身成长!想要电子书的朋友,请留言:“重来电子书+邮箱地址”,我们将送书上门哦,下期见。
课程来源:哈佛商业评论人的10节思维训练课
主讲导师:究竟大学老光
整理总结:午时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