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五一,我第一次去厦门。那时的鼓浪屿已经很火,又恰逢假期,作为被文艺青年推荐的小清新必去旅行地之一,岛上已是人山人海。
猪肉脯的摊位前永远排着长队,不买点回去给亲朋好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到过鼓浪屿。张三疯莫名在网络上火了起来,门前一直有人不停在摆拍,可爱的猫咪在店内也没那么好找。赵小姐的店刚起步却已经小有名气,手工糕点的高大上让手信也显得优雅起来了。白天在岛上逛,最大的感受就是哇人好多。
那时我住在曾厝垵。它还是厦门文艺气息最浓的一个小村庄。安静,仿佛施了魔法远离这城市的喧嚣。在曾厝垵散步,遇到的人都是慢悠悠的,仿佛不在意时间。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家店门紧闭的小铺挂着晴天见的招牌。有几家民宿散落在村子里,住客倒也不多。
出了村子往南走,过了马路就到了海边。沿着木栈道,听海浪打上沙滩,有两三个人在沙滩上玩耍,远离了嘈杂,静静地舒服到了心里。不管周围再怎么热闹,在曾厝垵,你可以自顾自地安然享受着时间缓慢流逝。
时隔五年半,2016年十一,我第二次去厦门。那时厦门遭到了台风的重创,正处在修复期间。鼓浪屿的很多景点受创严重,政府在台风结束后一直在加紧修复,但依旧未能在十一之前将整个鼓浪屿修复完整。也许是受台风的影响,到岛上观光的游人少了很多。白天上岛乘坐轮渡的地点,已经从中山路改为轮渡中心。
上岛之后,需沿着建议路线行进,绕开仍未修复的区域。在建议路线上,仍可见台风肆虐的痕迹,植物园里的很多树七倒八歪。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游人的兴致,由于人少天气好,慢慢走走甚是惬意。老字号猪肉脯还在,生意依旧很好。张三疯和赵小姐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卖小吃和冷饮的,比以前增加了许多。没有了拥挤的人潮,鼓浪屿倒颇有几分小清新的风韵。
我没有忘记心心念念的曾厝垵。可当我到了之后,我不禁问道,这里还是曾厝垵吗?入口处修起了气势磅礴的大门,成为游人必打卡的拍照处之一。可就连这大门,也差一点淹没在各色商铺招牌之中。从入口进去,原来蜿蜒的村落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道路两旁以小吃居多的各式商贩以及一眼望去挤挤攘攘的人群。我完全打消了挤进这人潮中的念头。
这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曾厝垵了,一个安静的小村落变成了一片热闹的商业街。现在第一次来曾厝垵顺着人流品小吃逛小店的游人,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曾厝垵原来的样子吧。
我们经常说物是人非,时间改变着我们,却也不知不觉改变着我们印象中的美好地方。我们惊叹于一些地方的美好,说着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却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后诧异,这个地方怎么不在了?甚至会质疑,原来那些美好,存在过吗?
我还记得,有一期的鲁豫有约,鲁豫跟嘉宾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云南,但是一直没有去过。嘉宾就问她,为什么一直不去呢。鲁豫说,觉得云南一直就在那里,总感觉以后去都还来得及。
是啊,我们总是这样理所当然地以为,就算我们再怎么改变,那些美丽的景色是会一直都在的。可是,马耳他蔚蓝之窗都塌了啊,你是否想过有些美好你现在不去追寻就永远也没有了?现在的束河双廊和五年前又怎是同样的美好?别以为什么都可以等。
后来我住在了黄厝,是曾厝垵东边的一个据说还未被过度商业化的小村落。一直往南走也能到达海边。只是,除了把它形容成为一个遍布民宿的小村落,我实在没有其他的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