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
今天腊月二十八,老习俗上讲究发面蒸馒头蒸花馍。
进入腊月二十三,妈妈每年都要蒸些馒头。除了普通的馒头,还有一年才蒸一会的花样馒头。有枣馒头,有一个枣的枣馒头,还有许多枣的枣山。有寿桃样馒头,两片叶子托着一个鲜桃。有胖头鱼馒头,鱼嘴衔着硬币。有刺猬馒头,刺猬有绿豆眼睛,嘴里也叼着钱币。有圣虫馒头,圣虫蛇身有刺,盘卧在莲花台上或者枣台上,圣虫有时驮着元宝,有时驮着大红枣,圣虫嘴尖尖的,也叼着钱币或者大枣。花样馒头每年都是这几样。大小不同,数量各异罢了。妈妈应该是跟姥姥学的,原样传承下来。妈妈还蒸些糖三角,每个角都折一下再捏到一处,蒸出来的糖三角显得丰满漂亮。还要蒸些豆包,大花豆馅的豆包,搁一点点糖,有点微微的甜味就好。
小时候,过年前的几天,妈妈每天都要发面,每天都蒸好几锅馒头。蒸好晾凉,放到仓房的一个小缸里。过年那些天,如果要吃馒头,就从小缸里取出来几个重新在帘子上热一下,跟新蒸的一样。馒头怎么又能吃半个多月甚至到二月二。妈妈说过,过年的时候不兴那么干活,所以要提前蒸好。以前活多,人们一年到头都在忙活,所以希望过年的时候能有闲,那就意味着一年都有闲,不必那么挨累。跟过年那几天要说吉利话,说有钱、有甜、有鱼(余)、有福这样的好话是一个道理。过年说好话,预示着接下来一整年都顺利如愿。过年不忙活,年前就得忙活。但是忙年毕竟是喜悦地忙。那几天,厨房白气弥漫,馒头的香气弥漫,新出锅的热乎花馒头总是得到孩子们的青睐。我们选出自己中意的花馒头,还要比一比谁的最漂亮。比罢,大口大口地吃掉。
妈妈蒸了几十年的年馍。这些年,蒸的明显少了,花样照旧,数量也许不及从前的十分之一了。有时候我们都劝她不要再蒸了,市场上买也方便。妈妈平时也是买馒头的,但是过年的馒头她还是坚持自己蒸。蒸好了,给我们分一分。今天回去帮她收拾屋子,灶台上已经摆好了一盆面,已经快开了。下午面开了,妈妈又蒸了两小焖罐年馒头,每样都给我装了几个。我回到自己家后,馒头还是热乎的,趁热乎吃掉一条胖头鱼、一个小豆包。也怪,一样的面,吃年馒头,格外有种满足的感觉。小时候如此,如今,还是这样。妈妈吃自己的劳动果实,似乎也更觉香甜,边吃边品评。看来呀,妈妈的年馒头,得一直蒸下去。说到过年,有自己家手工做的年馒头,才是过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