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从阿里"1+6+N"战略之后,各个子公司独立运营自负盈亏。这意味着大一统模式下构建的中天体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2015年阿里开始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到逐渐被”弱中台,强前台“策略取而代之,这期间见证了阿里版图的更替。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阿里这么大的企业都不强调中台了,是否意味着中台模式已经时过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台、中台建设会带来哪些问题、最后再来看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建设中台。首先,我看看什么是中台。
什么是中台,中台与平台有哪些异同?
中台指的是通过将企业可复用的能力(业务、技术、数据等)沉淀,形成多个不同业务领域职责单一的中台模型,然后通过对不同板块能力的组合和编排,形成企业级可复用的能力共同支撑前台一线业务。下面给大家看下中台基本能力框架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台建设是一个体系化过程,也意味着企业自身综合能力持续优化和提升。其目标是实现企业级能力复用和不同业务板块能力的联通和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前台一线业务。
在这些中台能力的建设中,核心是业务中台能力的建设,其它相关的基础设施,技术组件等都是服务于中台能力的建设。因此,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业务中台建设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和“合”。
“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业务领域模型重构,对重复的业务能力进行抽象和沉淀,建立稳定,职责单一且可复用的领域模型的过程。
“合”在于在前台把这些模型能力进行组合和编排,为前台业务提供企业级的解决方案。
“分”和“合”缺一不可,“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合”。
此外,企业中一般也会建立平台,那么平台和中台有什么异同呢?
我的理解是,平台更多的是将通用的公共能力独立为共享平台,通过API或者以数据服务的形式对外提供共享服务。但是各个平台之间仍然是单点对外提供服务,而中台更强调不同业务版本的联通、融合和创新。中台源于平台高于平台,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能力上:
- 对前台业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 企业级的复用能力
- 从前台、中台到后台的设计、研发、页面操作、流程、服务和数据的无缝联通、融合能力。
为什么要建设中台,中台建设会带来哪些问题?
大部分企业建设中台核心是为了解决两大问题:
- 企业大量业务同质化、业务应用系统重复建设问题。这种现象在传统大型企业中非常常见,这类企业由于业务规模非常庞大,而且不同的业务分别由子公司独立运营。一般不同子公司之间会存在同质的业务或服务,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通用的业务能力或者同质的能力大量重复建设。不仅耗费了公司资源,也使公司决策者无法站在全集团角度看清业务的全貌。
- 快速复制已有成熟的业务能力到新的渠道。比如像阿里巴巴,在传统成熟电商模式基础上,发展出新零售、自营等模式。需要将传统已有的电商业务能力快速地应用到这些新的商业模式中,以便快速抢占市场。
然而,中台建设虽然能解决以上的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适得其反。以下是中台建设会带来的问题:
- 核心业务能力抽象度不合理,导致前台业务定制成本过高:中台建设主要是把核心业务能力和通用业务能力进行沉淀以便实现更多场景的快速复制和使用。
通用能力相对比较稳定,很少会根据不同业务场景进行定制的情况,容易抽象和复用。而核心业务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抽象,还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同的业务间的扩展。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市场变化莫测。企业在新型的场景中除了复用已有能力之外,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定制和扩展以便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如果中台在核心业务能力抽象不合理,定制标准定的过于严苛就会导致:一方面,前台业务对某个能力进行扩展都需要中台同学事先评估对核心业务能力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在原有能力上开发新的能力定制点依赖中台团队对这些能力进行开放。这样,不仅增加了前台与中台的沟通、协同以及彼此的开发成本,市场机会也就在彼此的拉扯中而丧失。
- 组织架构建设问题:中台建设成功的前提是企业能提升组织能力,建立与中台建设,中台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因为中台建设前期需要跨业务、技术等部门通力合作和协同,同时在中台建设完成后,需要对过去重复业务的部门或团队进行优化,势必会损害他们既有利益。 所以中台建设会碰到很多组织或团队上的阻力,需要组织架构的保障。而这也是很多企业中台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如果旧有的利益关系和考核机制不变革的话,中台建设也无从谈起。
- 投入成本高,见效慢:中台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企业前期投入大量的技术和人力成本,而且往往也很难在短期内看见收益。所以需要企业管理者具有高瞻远瞩远见和改革的魄力。
到底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中台
说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样类型的企业适合建设中台呢?我认为相比互联网大厂,传统的大型企业更适合建设中台。主要有以下几点:
- 传统大型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有很强的护城河。这样的话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需考虑竞争对手,可以把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中台建设中去。
- 这些企业数字化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很强的危机感和意愿度,他们迫切需要在传统业务模式下沉淀的能力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去,以便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渠道。
总结
技术永远都是为商业服务的,不管要不要建设中台,核心都是为了更好的支撑业务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保证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利于不败之地。但是不同的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业务发展规模不一样,未必都适合中台的模式。因此,企业在考虑中台建设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