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制造意外,让自己对眼前的局面失去控制,这样你才能仔细观察这一局面,看清它的细节,并找到出口。—《混乱》
(我思绪容易发散,混乱是一种常态,每当快要死去对局势的控制时,我会告诉自己:"别慌,混乱未必是件坏事!冷静,分析局势,事情往往没有你想的那么糟。"到目前为止,这种做法都能很好地帮我恢复对局势的掌控—2019.1.11)
今天是个好日子,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第一条,天气好;
第二条…;
第三条…。
这是我今天突然想出的一个小游戏。时不时的这样自己对自己说,有的时候用汉语说,有的时候用英语或日语说,挺好玩的,至少这样让我从眼前的事中脱离出来去关注身边那些我忽略的但却值得我去欣赏、去高兴的事,而往往这样做能让我的心情更加舒畅些!
(到目前为止,80%的情况其实都是说英语。几乎是还没等我意识到,一些英语单词就一连串的蹦出来了!现在想想倒是有些无奈!我竟然没怎么用汉语表达!—2019.1.11)
今天有一门新课,叫機械制作法I,讲的机械加工的知识,如铸造、塑形变形等。在九大上课两个多月了,也积累一些经验教训,正好用在这新课上。这门课需要背的内容应该比较多,所以我拿出一些小卡片,老师一边讲课,我便一边将觉得重要的知识抄录在小卡片上,想着以后在打工的空余时间里也可以拿出来看看。今天学的铸造知识,一些在国内都接触过,不算难。不过这里想说说快结束时老师给的演习,题的大意是根据图总结C、Si元素对于铸造产物组织结构的影响,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叫"肉厚"的日语名词,用来形容晶体粗大程度的,对我来说还蛮新鲜的。
(试过几次在食堂兼职时拿出小卡片来看看,发现记不了多少,之后记倒也记,就是现在并不抱着记很多的想法了。同时,我每个星期周六日也抽2个小时左右看看,这样两个方法合用起来应该能行。—2019.1.11)
第二节是电气基础课,这节课讲的是如何利用电学物理量来反映其他物理量和化学量的变化,并以此为原理来测得所需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像这种实用的知识我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也就听得很用心。这堂课主要讲了如何利用纯电阻来测量,之前也接触过,比较熟悉。老师讲得简单易懂,之后还会继续学习如何利用电感、电容来测量,这个就有点新鲜了,想来原理应该相似,不过还真挺期待的!
今天最后一节课是機械要素設計的演习课,演习一般只有两道题。这次是关于轴的一些参数计算,用的都是材料力学的知识,来九大之前早已学过,所以这两道题纯当是复习,套几个早已总结好的公式便轻松搞定。只是一些专用名词用日语一表达,就变得有点陌生,也就影响了做题的进度。这也提醒我以后上日语专业课要多留心记一下专有名词。
演习结束后,我便去到工训的地方,向热处理的老师再请教一番有关上周工训内容的问题,问题解决后我又跑到传热学老师的办公室去请教。我其实一般在国内没有这么积极,有问题基本都是同学讨论,几乎不问老师,而到了这里,之所以如此勤快,是因为如果问老师的话,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理解知识,还可以锻炼日语表达,因为这样,我逐渐喜欢向老师、日本同学或者前辈们请教了,而每次请教完后我都会感到些许成就感,心情也变得更加舒畅了。
专业课的事弄妥当之后,我就开始学习医疗机器人方面的知识了。刚开始只是围绕一位学长的ppt认真看,但看了一会儿感觉像是在原地踏步,没看出个所以然,并且看的还特别费神。后来我便想,因为我底子差,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积累薄弱,不能死磕一个ppt,而是要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先粗略看完几位前辈的ppt,在看的过程中把不懂的做上记号,看完后简单归纳总结各ppt内容的关键字,把握主题,之后根据重要性排序,再依次深究,弄懂不清楚的地方。这样做,既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也能让自己学得更有成就感,学得更畅快一些。
到了5点35左右,我便动身去兼职了。地点在九大食堂,工作时间是晚上6点到9点半。时薪850日元。之所以在食堂兼职,一方面是离宿舍近,另外,营业结束后会有提供饮食的福利,并且要是有在食堂开party或者是忘年会的,活动结束后多半也有福利。有的时候福利多了,也可以和宿舍的同伴们一块吃。
刚兼职的一个月,我喜欢去食堂工作一半的原因是为了吃,后来不同了,我变得喜欢观察顾客了。在日本,平常过多的看别人,是不礼貌的,但是工作的时候就不同了。顾客就是上帝,我要时刻准备为顾客服务,就要时刻关注顾客的一举一动。抱着这个理由,我就可以"明目张胆"地观察顾客了。一边观察我会一边在心里猜:这位顾客喜欢吃什么菜?会吃几两饭?喜不喜欢放辣…等等。这个过程还是挺有趣的!另外,我工作的时候也喜欢哼歌,虽然这个在明面上是不被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