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他见过东方天空的那抹鱼白。那一刻,天地,是属于他的。
是晌午,我坐在回家的车上看着前方。忽然,一抹亮红闪进眼底。一位大约一米五六左右的高中生走在马路边,背着个偌大的书包,书包将女孩的背压弯了。我们的车从她旁边驶过,女孩飞奔了起来。车在距女孩将近一公里的站点停了下来,我时不时的回头望,看女孩有没有上来。过了好一会儿,女孩上了车,小脸因为极速奔跑而变得红扑扑的,喘着粗气。我转过头去看她,嗯,素面朝天,眼睛澄澈,刚才从她跑的那股冲劲儿上看,我想她一定是个很努力的姑娘吧。
中国的学生在高中是极其刻苦的,三年里学生没日没夜的学习,只为博得一个好的前程。晚上不让开灯,便窝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学;上厕所时,手里拿着张纸,纸上记着几个单词,不放过一分一秒;到了节假日,老师会偷偷办补习班,不要求学生去,但告诉学生——假期讲的就是回校要考的,这怎么能不去!每逢大考、小考,学生提心吊胆,生怕考不好老师挨批,挨打,家长训斥。据说有学生因为一次名次差,而导致自杀,更有不少高中生升入本科后有严重的神经衰弱。
但与此同时,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成效大多还是成正比的。
今年暑假,得知一位小学同学考去了南方 ——离家九百多公里。我从最开始的羡慕,懊悔自己当初如果努力点,如果不任性的要求转学,是不是也会如她一般,去更远、更好的地方。
十一国庆期间,大家都回家了,而她不能。离家太远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索性约上了几个老乡过起了假期。虽然每天都会发朋友圈,今天又去吃了什么,感觉怎么样。但我想,她的内心也是极度想家的吧。慢慢的,我不再羡慕她——家,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另外一个同学,考去了东北。路程倒也不远,当年曾有闯关东、雁南飞,历时甚久。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来回也不过几个小时。只是这到了冬天,东北极冷,据说有-25°的天气。这对于我来说是怎么也不敢想的。
想来,我极怕冷也极怕热,还是呆在这个四季分明,冬暖夏凉的海边小城比较好。
我不知道高中三年是怎么样的一场磨砺,那是一场无法诉说的“劫难”,经历过方能获得如此成功。常听人说,高考就像一道“生死门”。熬过去,你会浴火重生,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可以改写的人生;熬不过去,也不会太难堪,只是拼了三年,如果在最后功亏一篑,难免心里有点不舒服。
世界上永远不缺努力的人。思修老师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外国语学校上学。刚去那会儿,老师全英授课她完全听不懂。每天带着录音笔,上课尽力听,晚上一句一句放,试图弄懂每一句。这样的努力在班里也不过二十几名,每次出来成绩,她说她真的尽力了。
在我看来,尽力了就好。对于成功我从来没有多大的欲望,半吊子的一个人。成功与否,对我来说并不是十分重要。如果错失了成功,在尽力而为的前提下,我相信那是命运所为。
当然,世界上与我相背的人很多。他们看过凌晨四点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见证了太阳升起时的那抹辉煌,见证了光速的地平线崛起的瞬间。
有时疑惑为什么要那么拼,大概是为了心中的那抹信念吧,为了属于自己的倔强吧……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心疼你但也同样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