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来岁就离开家乡求学,紧接着父母调到县城上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多年。在这二十多年的时光中,我从一名青葱少女,到成家立业,再到人入中年。期间经历过世事沧桑,也经历过快乐幸福。每一种感受都是一种成长的体验,走过一段心情,又去迎接下一段情绪,完成一段工作,又去迎接另一份挑战。从容淡然,是大多数城市人的共同心境。只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游子思乡的情结就越来越浓。
家乡的沟沟坎坎,一草一木,天蓝水澈,家乡的风土人情,宽厚纯朴,勤劳上进,连同唇齿上那让人贪恋不舍的佳肴,都一并成了深藏心底刻骨铭心的深情。
一提起家乡的美食,马上让我想起的自然是家乡的腊肉了。每年冬腊月间,家乡的人们便开始杀猪熏肉过年。腊肉的熏制倒也并不复杂,将新鲜猪肉用盐均匀腌渍几天,继而凉晒半月,再吊在厨房内用松柏树枝熏陶,月余后即成“烟熏腊肉”。久藏不腐,肉香味美,煮熟切片,瘦肉棕红有泽,肥肉油而不腻。哈哈,各位看官,有没有想流口水的感觉?
记忆中,没有谁家的腊肉有我婆婆做的香了。小的时候,每次只要去了婆婆家,婆婆一准会架上楼梯,爬上阁楼取一块上好的腊肉慰劳我们。和表弟表妹在院子里玩耍的功夫,婆婆就已经把腊肉烧好洗好,下锅开煮了。
从厨房飘出的香气总是会打断我们开心的玩耍。而我,此时也会突然变得格外听话勤快,抽空就会跑进厨房,坐在灶台前帮忙添火,而婆婆给我的犒劳便是一块满口生香,让人垂涎欲滴的腊肉。
记得婆婆总是从锅里捞出那块最好的,从中间撕下一块最瘦最鲜的腊肉递给我:
"清娃儿,快吃,吃完了我再给你拿! …"。
于是,我便坐在灶门前,吧嗒着嘴,吃得满嘴流油,满口生香。那美美的滋味,至今思之流涎。
用腊肉衍生出来的菜品自然是很多,但家乡最有特色最广为人知的便就是蒸盆了。
蒸盆的制作工序较多,需准备上好腊猪蹄一个,土鸡一只,土豆、野山药,香菇、鸡蛋盒子、豆油卷若干,土制陶盆一个。将切的猪腿、鸡块放入陶盆中,加适量水,入笼屉中大火蒸一个多小时,肉半熟时,放入切好的土豆、野山药香菇、葱、蒜,红椒、然后回笼小火蒸1—2小时,肉将熟时,放入鸡蛋合子、用小火蒸30分钟即可出笼。出笼后放入适量香菜、菠菜,美味香浓的蒸盆就做好了。
家乡人热情好客,每每家中来了客人,便不顾麻烦,做上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蒸盆,控一锅洋芋,打上合渣,再炒几盘时令小菜,摆上一壶玉米酒。聊聊乡间趣事,诉诉别离牵挂,你敬我回,不消半小时的功夫,壶中烧酒已去大半。酒至酣处,唱上一曲家乡民歌,说不尽的欢畅,说不尽的痛快!
这么多年来,吃过南北各种菜系,也品过各种各样的熏肉,蒸盆,没有了家乡人的浓情相衬,总觉得没有家乡的香醇,自然也吃不出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去年,分别三十年的初中同学相约齐聚家乡,车行至离家乡十多里的柳林时,突然感觉神清气爽,漂泊多年的心似乎突然找到了归宿,变得踏实安定。树是那么的绿,天是那么的蓝,溪流潺潺,空气清新,……。"回来了,我的家乡!我们回来了,家乡的亲人们!"这是游子心里最深情的欢唱啊!
大家围坐在家乡同学早已备好的餐桌旁。蒸盆,腊肉,控洋芋,合渣……,都是家乡地道的美味啊。一壶烧酒,撩出了几多别愁,多年的分离,竟没有隔断那份浓浓的深情!原来,我们都是家乡的孩子,我们同脉同宗,血脉相连!
"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这是每个人的家乡情节,而缠绵于唇齿上的那些美味,谁说不也是对家乡的一份眷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