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城市 打造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40多年,国人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之相伴的是,人们对幸福感要求越来越高,内涵也变得愈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等,生态环境的改善亦是其中关键一环。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融入“五位一体”的发展大局中,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坚定不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所以在城市发展踏步向前的今天,反思如何更好地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建设美丽城市,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是保障。生态优才能城市美,而建立健全城市生态保障机制体制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目前全国推行的河长制,湖长制,明确负责领导的责任和义务,让河流健康有了守护责任人,河流、湖面的治理效果显著。正是生态保护制度的不完善,让城市治理者和参与者对于生态的破坏熟视无睹,置若罔闻。所以,对于一个城市的领导者而言,在内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实行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将生态指标等作为综合考评、干部任免的依据,改变以往轻生态的政绩观,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等一把手负责制,问题责任倒纠机制;在外部要建立激励与惩戒机制,学习设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对环保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与优惠政策,对生态破坏严重主体要加强处罚。

建设美丽城市,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是关键。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源头上细致分析、针对性提出举措对环保至关重要。城市污染中企业废水、废弃排放以及民众生产生活垃圾是重要源头,首先治理理念要进一步更新,在城市的工业园区建立完整生态运行利用系统可以成为有效举措,将企业间废物按照彼此需求充分利用,变废为保,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这需要政府调查了解本市企业相关概况、各自特点,做好规划引导,为各家企业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治理方式要创新,要引进、研发最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比如废水生物净化、废气脱硫脱硝以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利用现代科技助力美丽城市。

建设美丽城市,提高民众保护积极性是根本。“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让美丽城市建设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所以政府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度推广和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让人们从内心深处、从思想观念上真正认可,以意识指导实践。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基层环境保护自治的作用,积极发挥民众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自身不做损伤环境的破坏者,更要做监督、引导他人的环境守护者,最终让整个城市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局面,为美丽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美丽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需要每个管理者,每个参与者,每个群众的共同努力与实践。相信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未来我们美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助力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早日实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