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言欢!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断舍离》!
一
40年前,作者还是大学生,没有什么进取心,一直懵懵懂懂。她的姐姐就为她介绍了瑜伽术。这种瑜伽术是从呼吸、食物、姿态、动作、思想、环境等这些自身内外部因素来实践瑜伽哲学的“修身养性”瑜伽。
在学习过程中,作者接触到了被称为“断行”“舍行”“离行”的瑜伽修行哲学。而最有名的“断行”就是“断食”。连续几天除了喝水,不吃任何东西,是考验克制和忍耐力的禁欲式修行。
当时,作者虽然学过,但还是犹豫困惑。“断行”“舍行”“离行”三个词默默地藏在“心柜”深处,沉睡了很久,直到那一天。
学习10后,作者去参加了瑜伽老师的葬礼,和一个前辈聊天时,说自己做不到“拜托执念”之类的,前辈回应道:“是啊。连我们家的大衣柜里也堆着满满的不穿的旧衣服,因为完全收拾不下去。”
就是这一句话,点醒了作者,她意识到那一摞一摞满满当当的衣物并不是衣物,而是她背负的“执念”,只不过这种“执念”具象化成可见的衣物而已。
虽然,对方时的作者来说,一件一件扔掉不要的衣服,十分艰难,但随着一件一件处理完,她沉重的心情逐渐轻松起来。
扔掉一件无用物,就多一点空间。
扔掉一件多余物,就少一份负担。
扔掉一件废物,就恢复一丝清爽。
通过处理多余的杂物,来摆脱执念,恢复自我,发展自我,这种自我探查法被叫做“断舍离”。
家里的一切东西都带有故事色彩,可以说,东西是物质和精神的集合体,是“具象化的形态”和“抽象化的情感”的结合体。但“抽象化的情感”应该是“喜爱之情”,如果不是,那这件物品就应该被处理。
当我们真的开始处理杂物后,“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附着在物品上的沉重的‘执念’是不需要的。”——怀着这种态度处理杂物,会让物品和内心产生更剧烈的联动性。当处理掉作为情感依附的物品后,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
从表面来看,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案例:枫女士遇见断舍离是在离婚的7年后。她一个人生活,家里的杂物却摆得放不下,而且,她没有告诉亲戚朋友她离婚的消息。
枫女士出身传统家庭,所以她觉得所有人都不会同意她离婚,以致她把这个秘密堵在心口7年,这7年间她从未有过什么痛快和释然。
遇到断舍离后,她意识到自己家里的杂物多的惊人,大部分还都是前夫的。因为枫女士觉得离婚是件丢人的事情,心里的某个地方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离婚的事实,所以她一直没有处理掉前夫的家具。
当枫女士把前夫的所有家具都“断舍离”后,终于迎来了7年不见的痛快心情,也鼓起勇气把离婚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和朋友,真正开始享受单身生活了。
二
《老子》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给作者很大的启发。
想获得知识,请每天增加。
想获得智慧,请每天减少!
如何做到减少?其实就是“舍得难舍的,获得应得的!”置换到断舍离中,就是指“减法运算”可以得到应得的。
囤积在空间中的庞大杂物。堆积在时间中和冗杂的不得不做的事情。成为心灵超重负载的人情世故和交际应酬。当这一切到达临界点时,我们就急需做“减法运算”,排除阻塞物,恢复流动性!
那些囤积的、未利用的人•事•物就等同于没有被实践的知识。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地走近“知识”。
有舍,便有得!
只有不断地处理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那些“生活关系度高=喜爱”的物品,从而逐步形成螺旋上升式的人生路线。
Step1 “关联度的质量”上升,带动“思维的质量”上升。
Step2 “思维的质量”上升,带动“行动的质量”上升。
Step3 “行动的质量”上升,带动“结果的质量”上升。
在深入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和决断的精度会提升,行动的速度也会得到提升。另外,以前没有成功的事情,如今取得了成功,增强了自我肯定感,与内心的“自我”建立了良好关系。
三
生活中的令人开心的小变化不断累积,闭塞的人生逐渐疏通,恢复流动,也会逐步带来其他的变化。
例如:和之前的恋人感情暧昧,纠缠了多年。学习了“1 out 1 in 法”,痛快地分手,遇见了新恋情。
例如:总是发愁孩子宅在家不出门,后来扔掉了象征着“对过去的执念”的大量童书,改善了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也不再宅在家里不出门了。
很多人因为断舍离,正视现实,改变了犹犹豫豫,不敢直面问题、总是想逃避的毛病,开启了新的人生。
“有舍,便有得”,是千真万确的。
断舍离,人生新陈代谢的催化剂。
案例:顺子小姐正在逐步实践断舍离,但她房间里的各种风水开运摆件却没有在她的断舍离清单上。
当她开始强烈意识到“必须直面多余的物品”后,才注意到那些东西十分不和谐。同时,她也意识到:“难道是自己固执地认为不依靠别人,自己无法抓住机遇、抓住运气吗?”
原来顺子小姐小时候渴望爱,渴望关心,渴望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她的父亲不顾家庭,继母又严厉苛责,所以,童年时代让顺子小姐极为困扰,她总是处于“被动”和“放弃”的人际圈。
顺子小姐现在已经结婚,表面上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其实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恐惧着财务不自由,依然苦恼着人际关系不和谐,依然缺少对自我的肯定。
当顺子小姐意识到这些之后,果断地开始对这些摆件进行断舍离,她感到了难以表达的清爽感和自豪感。
不久之后,她去见了15年未谋面的住在养老院的继母,顺子小姐才知道原来继母并非不爱她,而是作为一个继母用尽全身力气地养育她教导她。同时,她的人际关系也得以改善。
断舍离,是清爽流畅感的“场”“空间”“时间”的创造方法。它不是“要•不要”的短时视点,而是:
我想要什么样的状态?
空间想要什么样的状态?
在断舍离里中我们需要一种俯瞰力,掌握了这种俯瞰力后,我们的思维精度会提高,我们会做出对现在的自己最恰当合适的选择和决断。
如果能通过对居所整体的断舍离,将思维方式从物品轴转化成空间轴,掌握俯瞰式思维方式,那我们就会成为“人生达人”:
与地位、名誉、学历、财力无关的人生达人之路
了解自己,喜欢自己
思维•感觉•感知变得敏锐、轻盈、具有洞察力,获得“生命的悠然自得”
通过对杂物的选择取舍,了解自身,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从物品轴思维转化为空间轴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就获得了果断勇敢面对问题、处置问题而不是被其捉弄的能力。
四
“局部即整体,整体即局部”,是日本的一种身体观。断舍离也引入了这种观念:
一看居所,就知道住这里的人的内心和人际关系的状况。
一看钱包,就知道这个人的居所状况。
居所是身体的容器,而身体则是生命的栖居之所,因此,居所里放置的应该是能让生命健康成长的东西。反过来说,必须把不能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东西“排”出去。
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我们的居住空间处于代谢(交换)的状态是最理想的,因此,不断地进行“使用所有物,清除无用之物”的循环,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
“身体”“心灵”“生命”既然处于居所空间内部,那么“居所空间”和三者都有直接关系。正因为如此,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杂物的清理有助于促进三者“空间”恢复原有机能。
时间、空间、手间……越了解断舍离,就学会碰到这个“间”字。通过一个故事,来解释一下这个字。
️故事:一位女士,从幼年期到18岁左右总为特应性皮炎而烦恼。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原因尚不确定的皮肤病,并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
她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办法改善,她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大学。而她的父母也为她的皮炎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离开父母之后,皮炎竟然不药而愈了。
并非所有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都会自愈,而尝试过各种方法的她,在离开父母以后确实痊愈了。另外,她和父母的关系绝不糟糕,相反,她非常尊重父母。
因为她父母为她的病东奔西走,她潜意识隐隐约约地有一种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并没有上升到表层意识,而是诉诸到皮肤上来了。
换句话说,越是亲密的关系,双方越要有意识地保持恰当的时间和空间的密度。现在的她和父母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和见面频率。
有意识地利用时间•空间•手间(精力)的“间”意识,随机应变,因地制宜,人际关系机能才能更顺畅地发挥作用,与他人的沟通才能更有效率,人生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间”意识的方法就是“断舍离”中宽松有度的空间制造。也就是说,利用看得见的物品,俯瞰空间整体,重新恢复居所的“间”功能。
在俯瞰空间时,我们可以自问自答:
有没有硬塞太多东西,以至于缺少“间”?
尝试减少杂物量,腾出“间”之后效果如何?
筛选东西,为其分配“间”之后心情如何?
如果能够从思维•感觉•感受三方面把握空间的整体意识,之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思考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间”。
断舍离也是“间”的创造。
在断舍离的不断实践中,创造出时间的“间”、言语的“间”、沟通的“间”,让人们在当时•当地建立起对人际关系恰当的“间”。
作者把断舍离解释为“锤炼执念心的方法”,因为,“脱离执念”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顽固的执念。
断舍离保留的、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非常喜爱的才被筛选出来的。这就是锤炼执念心的结果。
断舍离,让人与空间力为伍,比想象更怡然的人生就在不远处。
断舍离的作用还有哪些呢?我们下次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