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他妈去哪儿了——从《爸爸去哪儿》说起

      传闻最近林志颖火了,一是因为拍《爸爸去哪儿》,二是广告涉嫌虚假宣传。

      林的女粉丝当然要为他辩护了,即使广告造假,也瑕不掩瑜,林确实是个好人。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要讨论好与坏的事情,因为非此即彼的是非判断题,太容易做了。

      就像《爸爸去哪儿》这种电视节目,也是太容易做了。不但容易做,而且迎合多数人的低级趣味和审美水平,因此电视台的效益就能凸显出来了。因为,这是一个分化的时代,连节目趣味性也在分化,能理解这点商机就出来了,你看眼前的那些老年人保健品广告不也铺天盖地么。

      有怎么样的观众,就有怎样的“哈姆雷特”。这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我发现的是另一个问题,在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国度下,随之而来的智力、情操、道德的鸿沟也在拉大。而且,堪忧的是,后者的差距,就像人的智力受损,可能是一生不可逆转的。

      《爸爸去哪儿》里头有两种主角,一种是爸爸,另一种是爸爸的子女;一种是演员,另一种是被动演员。身份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所演绎的大致是同一个故事,那就是被折腾。

      为什么说是“大致”呢?

      因为我只看了这节目的其中一小段,是在大寒天的东北那段。

      我才看了一点点,就下了这么多结论,是不是有些妄断呢?当然不是。难道要把一坨屎舔干净,才知道原来这是屎吗?

      《爸爸去哪儿》中的大人们受了苦还不算什么,但是小孩子们委屈了还是蛮让人可怜的,尤其看着那可爱的小脸蛋。也许我们想看的、爱看的,就是这些天真无邪的不虚伪不做作的面孔和表情,可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些所谓的天真又是如何的造就出来的呢,所以,这就是我所谓的“被动演员”的缘由。

      在舞台上,最难扮演的是小丑,因为演绎技巧最高,最能取悦观众的也是小丑。小孩子们缺乏演技,却又要求去讨好观众,所以这需要爸爸来配合导演的精心安排,发挥自己子女的“萌趣”。所以说,并不全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明星的孩子也是早当家的。你看大冷天地在外地里干活,虽然不能说是卖艺,但好歹也是卖身的呀。

      对于这些天真下的做作,我是不感兴趣的,电视台倘若想迎合我那再低级一点的低级趣味,还是需要拍别的节目。

      节目的名字,我都想好了,还是叫《爸爸去哪儿》,只不过主角不再是这些被他们的爸爸们捧着小手在数星星的孩子,而是那些在遥远的山外他们的呐喊声即使振聋发聩也被听若罔闻的留守儿童。

      不过,哪怕他们可能才是《爸爸去哪儿》的最好的主角,但是从目前社会现状看来,观众的趣味并会不买他的帐。不然的话,对留守在山村里的孩子来说,《妈妈去哪儿》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4.1.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月亮也会疼吗 是不是海水稀释了她的眼泪 可是大海拥有一切 鱼 螃蟹 贝壳 甚至鸟儿和海风 怎么会在意月亮的几滴眼泪...
    愚人Ay阅读 218评论 0 0
  • 十一黄金周,2天酒席,2天不知道在干嘛,3天短途旅行,1天调整回苏。尤记得30号回家的那天满大街的灯笼红绸...
    直到发现蓝色阅读 655评论 0 0
  •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 绿野、蓝湖、黑土、黄岭 牵着绵延的海岸线 圈出祖国最美的模样 那是民族的希...
    九月流云阅读 463评论 8 16
  • 感误君啊,对朋友的定义是这样分类的。 A类:见面会打招呼的陌生人。 B类:偶尔会说几句话的熟人 C类:帮了忙一定得...
    人生感误君阅读 4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