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受节日习俗影响,清明的诗词大多以三类为主:一是清明节节日气候,其中以杜牧的《清明》最为人熟知,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说尽了千年来清明期间的气候;二是节日习俗之扫墓祭祖,其中以北宋黄庭坚的《清明》为代表作品,“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第三类则是清明的另一习俗,踏青郊游。今天我们来读此类诗词。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本诗文中的西湖乃是颍州西湖,欧阳修一生8次到此,留下许多佳话和轶闻,并且最后定居和终老在颍州西湖之畔。历史上很多名人,如晏殊、曾巩、陈师道、苏轼、苏舜钦等都曾到颍州为官,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献。
据统计,历代留下的关于颍州西湖的诗文有近400篇,其中欧阳修一人占了约1/3,可以说颍州西湖盛名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欧阳修。欧阳修为颍州西湖写下了13首采桑子,其中10首的第一句都是“西湖好”。这首即为其中之一。
后来欧阳修的学生,北宋另一位大文豪苏轼也到颍州为官,为颍州西湖留下两句非常响亮的广告词:“西湖虽小亦西子,萦流作态清而丰。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苏轼的这句世人宣告:颍州西湖足以与杭州西湖比肩,其秀美自是不言而喻。而从欧阳修这首词,亦可略窥一二。
这首词正面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踏青的热闹繁华景象,实则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词的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开篇即表明: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为全词的核心,后面着意描写繁华盛景: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下片则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
这里需要知道,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
再回过头来看第一句:清明上巳西湖好。好在何处?第一是西湖景美,春意盎然,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第二是“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中所写的词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一个“空”字,正是从对立的角度表明了词人对本词中所显示的盛况无比深切的感受。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清明游春图。
整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堪称清明诗词中的一股清流,游春欢乐之情足以溢出屏幕,感染屏幕前的每一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