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莱阳梨,世界的苹果在中国。中国的苹果在山东,山东的苹果数栖霞。
金秋十月,果都栖霞又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甜香,那是果实的芬芳,也是成熟的喜悦。
目前栖霞苹果种植面积128万亩,年产苹果22亿公斤,果业年产值达160多亿元,苹果种植面积、总产量,果品质量、产业层次均居国内领先地位,苹果产业已成为栖霞的支柱产业。
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浓缩着无数果农们的辛勤与智慧。苹果姐田淑芹,就是在这无数果农中平凡而不平凡、普通而不普通的一人。
创业伊始,大胆创新
上世纪90年代,明强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苹果姐夫妻俩不懈的努力,合作社彰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他们在产前为社员提供配套的农药、化肥和优质的苹果苗木,产中为社员提供系列技术服务,产后实行统一标准的果品回收及储存,在保证社员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社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
回望过去,苹果姐直言,她的初心再简单不过,那就是帮助像她一样辛劳的果农。
种植苹果,是一件平凡而又繁琐的事情:自种植伊始的果树苗培养,至采摘时的时节选取,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果农们的心血与智慧,可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时间精力都投进去了,利润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苹果姐意识到这件事之后,毅然决然地成立了明强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周边大大小小的果农,统一销售,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大家的收入。
但是,这样做终究也不是长久之计。苹果姐是个不认输、有拼劲的人,在进行了诸多的商业模式摸索后,最终,她选择了“产品品牌化”这条在外人看来颇多艰辛的路,推出了专属于他们的苹果品牌——17度海鲜黄富士。
那时的许多人并不看好,“海鲜”怎么能跟苹果挂上钩呢?但苹果姐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所有人都没想到,苹果姐的执着,最终带来了怎样的成功。
完美甜酸比的海鲜苹果
栖霞市位于北纬37°,这根神奇的纬线经过之处也被誉为世界顶级苹果种植的黄金区域。
老一辈的人经常会怀念以前蔬果的美味,就是因为那时的种植规模较小,培育出来的蔬果味道自然醇厚,营养也非常丰富。而现在的大规模种植,势必会导致土地的肥力流失,继而影响蔬果的口感。如果不用化肥催肥土地,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但苹果姐始终认为,揠苗助长不是长久之道。
如何才能够彻底解决土壤肥料不足的问题?苹果姐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在经历了几年上百次失败后,苹果姐终于找到了方法:
她发现栖霞背靠黄海,这里的人们经常吃完海鲜就随手扔掉贝壳,她看在眼里,心中慢慢滋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了补充土壤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苹果姐大胆采用深海藻类植物和海洋贝类做肥料,进行土壤调理、地力培育,还原土壤和果树的原生态养分。
十六年来,苹果姐始终坚持苹果树的根系用海藻液浇灌,土壤用贝壳粉调酸补钙,叶片喷施海藻精粉。这些繁琐的有机地力培育工序曾经遭受过质疑,但很快,人们发现这样培育出的苹果口感确实更加清甜脆爽。
而且,为了避免匆忙上市导致的苹果外表与口味不符的问题,苹果姐的果园从不提前上市,而是让苹果的生长期达到280天以上,采摘时间也在10月15号以后。这样培育出来的苹果,酸度与甜度达到了完美的17度比例,口感臻于极致完美,最是脆爽清甜。
心怀善念,方得庇佑
苹果姐的成功背后,还有这样一则人们津津乐道的逸事。
2013年夏天,胶东半岛连降暴雨,栖霞遭遇了十几年一遇的阴雨天气,无数苹果树受涝死亡。就在果农们都在惋惜,今年的收成不会太好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有一片果园居然并没有遭到雨涝的侵害!
原来,这就是苹果姐的17度海鲜黄富士的果园。
苹果姐始终心怀善念,为此,她创办果园、回馈果农。在苹果姐的果园出产的苹果,每一箱中都放有一张80、90后写给父母的健康寄语,寄语中会告诉父母自己每天工作紧张,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希望父母保重身体,天天开心。
为了回馈社会,也为了让果园的生态循环更加优良,苹果姐正式推出了17度海鲜黄富士采摘驿站。第一届“傻傻苹果姐”采摘节目前正在报名中,如果想要品尝吃海鲜、听佛乐长大的黄富士苹果,就来栖霞实地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