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連幾天在外奔波,早課和晚課也都暫停了,但流水賬一天也没有落下。

跟老一班同學在一起的日子總是輕松、快樂的,而輕松快樂的时光又總是短暫的,也正因爲短暫,所以才珍貴難忘。詞乏筆拙,千言萬語竟不知該用怎样的詞語、怎樣的筆力才能够儘述。

從11日中午出来到現在已經四天了,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觉。無論是稼新,還是淑芬、孙杰,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同學情谊的純真、诚摯和熱情。東北亞刺骨的嚴寒没能絲毫冷却同學們相聚的熱情,松花江漫天飛舞的雪花增添了無盡的浪漫與柔情。

跟老一班的同學在一起時,總會不自覺地把年龄缩小到四十年前剛上初中時的十三四歲。這絶不是“裝嫩”意義上的年龄的“自我矮化”,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毫無違和感,更看不出一丁點的矯飾和造作。

昨天從海林雪鄉回到了吉林市,很累,但也非常地開心和快樂,同學們都非常珍惜這難得而短暫的相聚的時光,總想讓分别的時刻再遲些、再遲些。年纪漸長了,酒喝得也漸少了,但情愈真了,義愈濃了。

今天原本要回到學校培訓學習的,但雪鄉行活動的日程還没有結束。有些事儿是必須的,有些事儿是可有可无的,還有些事儿是無關緊要的。我並不知道集中培訓學習的内容是什麽,當然也就無從判斷集中培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麽了。從1986年算起,到現在已經教了33年的書,33年來除了教書,也幾乎没有中止過讀書。我不是很喜歡,或者说很反感“教師專業化成長”這個概念,我一直認爲對教師進行各種名目的培训,實在是對這一職業的矮化和奴化。教師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是終身的,而且應該是各具特色的,這就意味着爲人師者,須是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而各種花様迭出的集中培訓學習除了作秀之外,實際上是對教者從行爲到思想的一種格式化!

今天是2018年1月14日,周有光先生辞世已經整整一年了。一代大儒風流已矣,世上從此再無真正的讀書人。

上午去神農温泉泡露天温泉,又參觀神農熱带植物園。温度較前些天高了許多,但風大,天也陰沉沉的。來泡温泉的人很多,但參觀植物園的人並不多。中午在農家院喫完午飯准备返回吉林市時,天上開始飄雪,最初很细碎,待進入市區後,雪下得緊了,雪花也漸大起來了。長春、瀋陽、營口的同學坐高鐡先走了,分别時並没有太多的感傷,因爲我們都期盼着不久後的下一次歡聚。

天色向晚,雪下得愈大了。踏雪而行,在雪中漫步,感受吉林市冬日獨特的魅力風情。晚飯後,和大偉、韩梅、興梅一起去松花江大劇院看二人轉演出。這是生平第一次在剧場裡看“二人𨍭”表演,幾乎顛覆了我對傳統二人𨍭的印象。郭德網説大俗即大雅:俗,要俗得那麽雅;雅,要雅得那麽俗。當年海派清口周立波說:看二人轉的人應該是喫大蒜的,看芭蕾舞、聽交響樂的人應該是喝咖啡的。我原本就是一介凡庸之人,喫肉時總喜歡嚼上几瓣大蒜,讀書看电視時也會冲上一杯咖啡慢飮輕啜。無所謂雅俗,輕松快樂就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