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用回忆面对时代矛盾

献给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出生在六七十年代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的时候母亲学习不太好,一来二去便迫于生活压力辍学回家了。母亲做起农活家务是一把好手,但是直到现在也不能认识太复杂的字,能写出来的更是寥寥,甚至包括自己的名字。

母亲没有办法给我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没有条件给我极具个性的成长,甚至理念先进的家庭教育。但是我仍然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母亲,她给了我温暖的家庭,给了我健康的成长,给了我为人的观念,还有真实的母爱,给了我她能给我的一切。


母亲其人

母亲是一个爱笑的人,嗓门也很高。母亲从外面回家的时候,如果在胡同口碰到了邻居们,总是扯着嗓子说上两句话,然后哈哈大笑着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于是在家里的我们经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父亲这时候就会说:“听听,你妈妈回来了!”

也是因为有这样爽朗的性格,母亲口语里面总是把本来语气词式的脏字加重喊出来,当然,这样的话多半儿是冲着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小辈儿。

母亲一边骂得我们狗血淋头,一边却满脸都带着既无奈又疼爱的笑意。所以,村子里的和我差不多的孩子,都很喜欢母亲的性格,有曲有直,直爽却不严厉。

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母亲对待孩子和老人很少计较得失。凡是碰到责任和自己的利益冲突的时候,就只会对我们说:“他(她)怎么着也只是个孩子/老人啊!”然后,带着我们去做长辈或者晚辈该做的事情。

母亲开心的时候就笑,遇到有心事的时候,却很少说出来,只放在心里面寻思琢磨。

我发现我也是。

母亲心肠软,见不得杀生,家禽家畜死了的时候,心疼的不行。

我发现我也是。

母亲与人相处,关系和睦,细心有道,有礼有节。

我发现自己还需要学习。


难忘的母爱

我小的时候记性不太好,脑子也不聪明,母亲总是对街坊们说:“我们家臣臣的脑子,不如他哥小雷的好用”。很明显的证据是,我直到上一年级的时候,连生日都记不住,不得不让哥哥帮我记住。

我现在几乎不记得学龄前的事情了,但是有一个关于母亲的情景我却记得清清楚楚,我也说不清为什么。

那年我大概四五岁,某一天刚刚雨过天晴,阳光从漫天的乌云里洒向大地,而坑坑洼洼的土地上,还存蓄着没有干涸的雨水闪烁着阳光。

早饭后,哥哥已经去“育红班”(那个时候依然这么称呼学前班)上学,母亲则带着我坐在胡同口玩儿。虽然说是带着我玩儿,其实那个时候却没有什么玩具,所谓的“看孩子”只不过是看着孩子不要出意外而已。

那时的胡同口很安静,路的那边还有一片郁郁葱葱的苹果树园,而这边的墙根下放着一个废弃的石碾子。母亲就是坐在那个石碾子上看着我,一旁的我对地上的泥巴产生了好奇,便随手抓起来,胡乱地捏着,没个像样的形状。

妈妈见状便笑着说要教我玩,我欣喜地把刚才的“宝贝玩具”递给了母亲。母亲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泥球,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一边捏一边转动泥球,最后变成了完美的圆柱形状,两头还有一点凹陷。我见这样的“神奇”的变化,就欢呼雀跃着也要试试。

我忽然发现这个动作容易的很,一边捏着一边问道妈妈:“这是什么呀?”母亲没有回答,却反问我。我说像是轮胎,也像是这个石碾子。

这个场景不过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画面,我却再也没有忘记,大概那就是母亲给予的爱的温暖。


人生基石

我有一个只比我大一岁半的哥哥,母亲虽然也经常说哥哥要让着弟弟之类的话,但是日常的言传身教里更多的是平等和分享。所以一旦有什么好东西,母亲都要让我们哥俩儿平均分开。

后来形成习惯了,还闹过一次笑话。那是一个夏天,天气很热,我正在村里的集市上帮姑姑卖东西。姑姑见我在一旁满头大汗,就给了我五毛钱,叫我自己去买一只雪糕吃。

虽然,我表面上很平静,但是心里开心极了,立马就跑到马路对面的小卖铺举回一只雪糕,又回到姑姑的摊位。那种带塑料包装的雪糕要比两毛钱的冰棍好吃得多,在当时也算是奢侈的零食了。我突然转念一想,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应该分给哥哥一半儿尝尝,于是就一直拎着,连包装都没有打开。

忙活完一阵子之后,姑姑见我手里的雪糕开始融化了,便问道:“你怎么不吃啊?看看,都化了!”

我也知道雪糕会化啊,所以才一直背着双手拿着的。听了姑姑这么问,我觉得有点窘迫,但还是指着摊位上的东西,诚实地回答道:“我寻思一会儿弄完了这些东西,回家和我哥哥一起吃。”

姑姑有点哭笑不得,便又拿了五毛钱叫我去再买一只雪糕,然后就赶快回家去。

大概这个差点化掉的雪糕经常被母亲和亲戚们当成笑话流传,所以我也记得很清楚。当然,我记得更清楚的是——是母亲教我要懂得分享

或以言传,或以身教,母亲还教了我很多东西:吃饭的时候嘴不能出声,用筷子不可嬉戏,动筷子吃东西不能先于长辈,走路身板要直,做人不能太钻营(土话叫qiang liang),处事要讲理据(母亲称为头子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当然也有我没有学会的东西。

后来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我上学的时候花销用度都很节俭,甚至可以说是小气。所以,母亲教我的“该花的钱要花,不能让人戳脊梁骨说咱抠门”这一条原则,我一直都没有把握好其中的“度”。

母亲经常说我像一头犟牛一样固执:“小臣臣,你太,太,太……犟了!”我似乎也一直没有改正。或许因为母亲每次说这个话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不置可否的评价我而已,我已然倔强地把它当做是一种执着的品质。

当然,这个社会变化很快,还有很多母亲没有能教会我的东西。但是我想,这样的我已经有了基础能力,可以自己去慢慢地学会,即使起点比别人低很多。

母亲的一些话,我一直都记得。这就是母亲自己的为人观念,也慢慢让我懂得了是非区直,这些属于处世之本的东西,长大了也都是一个人不变的内核。


给我一个家

大概在2000年左右,因为全国性的电力供应不足,各级政府经常以主动的“限电”的方式,平衡电力收支。停电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我也因此记住了这样一个特别的画面,一个关于家的画面。

那是在一个雷雨阵阵的盛夏,我们都知道碰到这样的天气,停电肯定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此外,下雨天意味着地里的农活都干不了,无法上工的父亲也只能在家里休息。

临近黄昏,我们哥俩儿玩得满身疲惫,也早早地回了家。看到天气无常多变,家人都在,母亲早就提前准备今晚的饺子馅了。我听说妈妈要做好吃的饺子,自然是满怀的期待,也打算上手帮忙。

从黄昏直到入夜,雷雨还是没有停歇的意思,突然一个电闪雷鸣之后,屋子里就漆黑一片了,电视机屏幕也逐渐熄灭。

除了窗外的阵阵雷雨,整个空间瞬间就安静下来,我和哥哥依然瞪着电视,两眼一抹黑,一动不动地等着父亲点燃蜡烛。而父亲的手边,早已提前准备好了蜡烛和火柴。

随着火柴“呲”的一声,屋里面瞬间充盈了昏黄而柔美的火柴光,父亲点燃了蜡烛之后,老烛台顶端的火苗越蹿越旺。那个时候除了手电筒没有任何可以储电的电子设备,没电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起动手包饺子,于是一家人都慢慢地都向小方桌的旁边围拢过来。

此时,屋子外面的风依旧怒吼,雨也在噼噼啪啪地下着,窗户玻璃一直哗哗作响,像极了一首歌颂安全感的交响夜曲。屋子里面,那摇曳的烛光把一家人的影子都投射在墙壁上,墙面上的人影也随烛光一样轻轻起舞。

小方桌旁边,哥哥负责捏剂子,我负责擀皮。烛光周围一会儿摞起了一摞饺子皮,一会儿又被用光,在母亲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一个周正喜人的饺子。父亲也在一旁帮忙,整整齐齐的码放在高粱莛杆做的面板上。直到估摸差不多的时间了,父亲就去生火烧水去了。

窗外依旧是风声雷声雨声,声声不息;屋里却然是擀面杖碰面板,清脆不绝。一家人唠唠家常,注意力几乎都在寸余大小的饺子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来,在昏黄的烛光映照下,充满了氤氲的气氛。

这些年不论在哪里,只要提起饺子,我总能想到这个画面,暖意融融,真实可感,恍若昨日一般。所以我总觉得,能在下雨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母亲说他们小的时候闹饥荒,发的粮票总是不够吃,一年到头只有大年三十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饺子。我实在想象不出一年到头都吃不上面粉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我小时候学会做的第一样家务活就是包饺子。南方人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北方人对饺子情有独钟。因为就是那小小的饺子,在家乡的时候,代表的是家;在外地的时候,那就是深深的思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饺子味儿,那就是母亲的味道啊。

母亲用朴实的双手,捏出月牙一般的饺子,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家。


给我成长

我自打小时候脸皮就特别薄,也好面子。于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而不是批评,我强迫症似的强求自己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到“一百分”。但是前面也说了,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一旦有题目做不出来就只能干着急,即使做完了所有的题目,还要一遍遍的检查,经常为此搞的自己满头大汗。

父亲见我在昏黄的灯光下,还这样认真,就开始帮我检查作业。于是,那几年家里就这样形成了习惯:我写完作业先拿给父亲检查,做不出来的题目也找父亲帮忙。

一直到五年级,即使不太聪明的我还是在班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转眼升入了六年级,好像那个时候就开始学习解一元方程式了,我拿着新学期的题目一筹莫展地找到父亲。

然而父亲拿到解方程这样的新题目的时候,也面露难色。正在父亲毫无办法的时候,我依然不明就里地期待着答案。而母亲这时候似乎看明白了一切,便对我说道:“臣臣,你往后上学待遇到不会做的题,你爸爸也都不会做了。”爸爸眉头稍有舒展,母亲继续说道:“你就自己做吧!错了再改嘛。”

我到现在都很清楚的记得这个对话,而且从那以后,我真的再也没有找父亲帮忙做题。

到后来,母亲看到我即使没有父亲的帮助,依然取得学习进步的时候就会特别高兴。我也就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喜欢看到她以我为自豪而开心的笑。

中学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我经常一个人点灯熬油到深夜,母亲见状,也只是心疼地嘱咐我:“臣臣,写不完就明天再写吧,早起一会儿,脑袋清亮……”

我忽然感觉自己就是从那一次独自写作业开始,体会到了独立的滋味,这是父母亲让我成长的第一步。


我们都在改变

虽然识字不多,母亲做事情却很少有怯场的时候,有一句话她总是挂在嘴边:“鼻子下面一张嘴,哪里到不了?”

我想自己18岁那年,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买了一本不完整的地图册,就敢骑上自行车去看渤海,大概就源于母亲给我这种信念。甚至,后来我在旅行和骑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母亲给了我行走世界和尝试事情的勇气,我却悄然改变了自己的认识,与母亲的生活观念越走越远。

天下没有完美的人,我的母亲也是。她识字不多,不懂那么多深奥的大道理,有时候还有点和我一样的固执,还经常有一点可爱的自夸,但是重要的是我的母亲依然有着最朴素的做事为人的准则。

虽然在农村,母亲的思想已经不再那么保守,她也从来没有强求我做什么事情。

但是,有时候遇到事情,母亲也无法宽慰自己,进而失眠和焦虑。每个人总有自己想不开的心结,而母亲有心事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压抑自己,她不说也不强求,只是继续去做该做的事情。

当我的想法和父母的观念相左的时候,我也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宽慰自己,因为每次“潇洒做自己”的背后,不过是因为我总有一个家可以避风,不过都是父母在默默承受。


关于一些现实问题

而现在,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关于我成家的问题。自从我读高中开始,就一点一点地在成家立业的进度上落后于村里的大部分同龄人。而到如今呢,很多同龄人的孩子都开始打酱油了,我依然单身一人。

面对这样的情景,有哪个父母不着急的呢?再加上村里村外街坊邻居的口舌压力,母亲虽然答应了我不着急,但是口头上说说终究是骗不过心里的声音的,不过是母亲再一次选择了压抑。

爸爸曾经说:“念这个书有什么用,到现在连个家都还没成。”在他们看来,儿女成家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不同家庭进行对比的出发点。

父母那一代人从小就培养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知道母亲是不是也会后悔当时自己说过的话——“你要是想上学,我砸锅卖铁也供你”。

而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上一代人的奋斗成果,让我们有机会读更多的书,也能看见更多元的社会文化,从而拥有了极具个性化的价值观念。又刚好赶上社会的急剧变革,在城镇化的潮流中随波逐流。家乡成了回不去的思念,北上广成了没有归属感的牢笼。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愿意尝试,并非尝试获得世俗的名利成功,而是想得到更多人生价值的体现,已经很难接受固定的生活模式了。

其实说到底,这个矛盾是两代人之间价值观的冲突。目前来看,我们只是在这个和以前不一样的社会“新动荡”之下,各自背负着自己的价值观,步履蹒跚地前进。

我以前总想要说服母亲认同我的价值,改变旧有的价值体系。但是,凭什么呢?凭什么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的时候,父母就必须是妥协的一方呢?

但是冲突却依然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想这道两难的题目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是冲突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愿意全家人开心快乐。

所以,我已经不再一味地劝说父母认同我了,也不强求父母转变“旧观念”了。我也不再坚持“先立业后成家”的观念了,只是我仍然需要一些时日,让两者一起上路,既完成母亲的期待,也坚持自己的本心。成家立业并非是否的问题,而是快慢的问题,生活总会有着落,人生总会有归处,只要我们一家人都过得开心就可以了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是能接触我的母亲的亲戚和朋友,请您在母亲面前,不要提及我成家的问题,只偶尔跟我的母亲说我在外面过得很好就可以了,而我确实过得还不错。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即使明明知道别人的观点不应该影响自己,但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依然不能不受周围人的影响。母亲也是一样,她听说周围人结婚了,再被问道自己家的儿子的时候,总是难免黯然神伤。

我知道,有的亲戚朋友会反驳我说:不对她说你的婚事,她就不会想到这个未了的心愿吗?

是的,会的,母亲总是记得这个事情。但是没有了耳旁风的话,她的压力总会小一些。如果耳旁风吹得舒服,其实就是这个社会实现了更多的包容和美好,母亲也就会过得更舒心。

(请容我理想化一次,请朋友细细思量,如果支持我,谢谢你;如果,朋友你依然觉得我天真固执,那说明要么你也是固执的,要么就是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来成长)

好了,到此结束。一些零零散散的回忆,写了这么多。

希望母亲的身体和心情一天胜过一天,也祝天下的母亲安康快乐。

母亲节快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为自己开设的店铺里的某款具体产品,按照花卷app产品推介6模块进行描述(建议下载app或登录职教云app查看上...
    4fd3a915f0e0阅读 169评论 0 0
  • 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快,但是没有一个人耐得住时间的历练,很快的,当我们还在戏说她人毕业落泪时,却不知毕业的脚步已经朝...
    很轴阅读 217评论 0 0
  • 看上面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看到了什么?红色和一把椅子 2.什么情境?空灵 3.发生了什么事?空椅子疗法 4.为...
    love_地图阅读 262评论 0 0
  • 怀德桥旁有家包子店,除了卖包子,还卖小馄饨、粥、鸡蛋、生煎、豆腐汤这些简单的吃食。前年或者大前年的时候,五...
    嗷大喵爱石榴阅读 2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