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石头的兴趣,回想起来,大概是读罢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丑石》。
对于石文化,时人的共识都是应该追溯到人类最久远的生存文化之中。那时的人类生活就和石不能分离了,在发明金属材料前,就是人类处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从器用至装饰、赏玩,均以石为材料。原始人类的图画和文学符号是镌刻在石壁上的,最早的礼器是石刻的圭臬斗柄;言乐器,石是古代的八音之一;石可验天象,谚有“础润而雨”及“风欲起而石燕飞”;石可作符玺,合璧分牒以昭信。总之,石与人类文明同步。
从孩提时候老家的锤布石、石捣蒜臼、石井圈、磨刀石,到富裕人家门前的石狮子门墩、拴马桩,以至于乡邻公用的石碾子、碌碡等,都给了我笨重结实的感触,那经得住雨淋日晒,耐得住压迫击打的实用价值,增添了踏实感与亲和力。
近二十年来,由于对石的兴趣,加之有了闲暇时间,便开始注意收集。每每借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就会想到石头,如在烟台第一浴场的沙滩上散步,就捡到一块奇特的石块,虽然自己也很爱惜,但还是送给了一位朋友;在海南的分界洲岛上,一块扇形纯白色的珊瑚石静静地躺着沙滩上,让我兴奋不已;青海湖边,那典型的带有青海坚韧性情和青海湖形状的石头,被湖水冲在了我的脚下;最多的石头,还是来自于秦岭北麓许多峪口的河道里,但绝对没有峪口名字不吉利的河道,譬如乌桑峪、涝峪河道。
在秦岭北麓的终南山一带,要说追寻奇特形态的石头,应该是从户县的甘峪口的甘峪河道开始,向西有周至的耿峪河、大曲沟、赤峪和田峪河,过了就峪,就得从骆峪口到周眉交界的泥峪了。让我收获最大的几块石,主要就来自于田峪和赤峪的河道中。
按照风水理论,石属阴,可以作为家里平火气旺、焦躁不安的氛围,一般在家里是不宜多堆积的,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不存放为佳。再好的石,如果不圆润,带有锋利的尖,也是不适合收藏在家里。
每得一块石头,要么做个盆景,留作闲时欣赏回味;要么顺院子铺排起来,让给自己追忆过去。
现代通讯的发展,让朋友间的联系更便捷,于是常有朋友在外地公干或游玩的消息,于是就托付顺便捡一块小石头带回来。往往都是在朋友听后的困惑以至于认为是玩笑中,让我还得解释一下自己的嗜好。这不,本文所采用的二石,都是朋友捎回来的,卵圆的珊瑚石几乎让朋友带着游了大半个中国;长白山的火山石,经过中俄边境线之旅,来到了我的桌面上。这就是故事,石就是故事、友情的载体。
石,历经日月光华,自得其韵、自修其性。集九州之趣石,融四海之精气,与不言中内敛修为,这就是我的石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