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去掉自己不好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好的部分。
也常常想改变自己讨厌的状态。以神经肌肉紧绷的状态,想把不好的部分从身体里去掉。
如果被要求在10秒内不能想到白色大象,能否做到不想白象呢?
很明显,越是不让你想,就越是想的紧,越是牢牢抓住那个你不想要的东西。
自卑、懦弱、散乱、懒惰等等,越是告诉自己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性,就越是逃脱不掉不良习性的控制。
改变一个问题的努力,让问题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这个努力成为问题的本身。
努力,意味着需要消耗精力,大脑的天性是节能,因此存在自动反抗。如果大脑内部开始反抗,就意味着内耗的开始。因此大脑的特性是沿着一个方向前进最节能,最终要么延续老的习性,要么将老旧习性的反面变成新的习性,延续这一新习性。
比如减肥,戒烟。减与戒都是对旧有习性的反抗。这时候大脑对减肥和戒烟的努力就存在天生的对抗。
但是“回到原先的体重”,“回到原先不抽烟的状态”,这就不存在对抗,只是返朴归真,大脑就能轻松回忆原先的状态,自动拨乱反正,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大脑只有油门,没有刹车,更不会一边踩油门一边踩刹车。
在浏览了解众多的认知方面的常识后,绝大部分都指向于专注于专一的方向,让该方向的信息流自然进入内在。所谓大道无为,所谓不二,所谓良知,或许是指内心不做分别对抗情况下的自然而然的专注。这样的专注消耗大脑的能量较少,切断了精神内耗,能将所做之事,达到一个眼到、手到、心到、神到的状态。
最终的结论是:不做对抗与分别,顺从自然本初的自我,让一切回到简单澄明的状态,了了分明地看着自己沉浸在其中。
其中的要点在于,首先让要做的事进到心里,不畏难、不雀跃、不做分别形容。就只是一件事,不偏不倚、不论难易、不辫对错,先做,先感知,合乎于道,能觅得个规律。被困难吓倒的,是内心自主赋予其难度,再让自己选择放弃,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但内心不曾主动赋予事情难度,就不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