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妈妈有两年了,同时,作为一名老师也两年多了。
刚刚升级为妈妈时,心里满满的幸福,多可爱的小宝贝,像个小天使一样。刚刚步入三尺讲台时,面对那么多可爱的小面庞,我的内心充满幸福,激动的对他们说:希望我们以后共同进步,努力。学生的目光充满企盼与向往。
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终于认识到养宝宝不是电视上辣妈所扮演的一样,一边时尚,一边轻轻松松的就把娃带大了。我是彻底沉浸在屎尿泡里了。还要应对宝宝的哭闹,在每天的下午的五六点之间,他开始了固定时间的哭闹,使劲哭,不吃奶,也不喝水,就是哭。而我在忍受了两三天后终于崩溃了,抱也不行,来回走也不行。内心一万个草泥马呼啸而过。之后查阅了育儿经后,恍然大悟,这叫宝宝的黄昏闹,我们只需要抱着他,给他关爱,他便会慢慢平静下来,毕竟宝宝也是人,也有脾气的。他需要发泄内心的不满。
工作这边,我开开心心的上班了,感觉很幸福,和一群小朋友打交道。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不是所有小朋友都是小天使,魔鬼有很多,这就是个打怪升级的过程。作业写不完,不听课,还不学,还不会,甚至会被冠以“不透气”。这么简单的作业,你都不完成,在家干什么了?!(等等,作业真的很简单吗?那是对你,好吗?对学生来说,这是新知识,你在二十多年前就接触了,而后又不断强化学习了二十多年,当然简单了!)交换角色后,发现,一年级的知识,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就算是1234你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这为什么是1,而不是1像筷子111,2像小鸭水中游。这个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数字的书写方法,而不是其具体意义。要拿出大小形状不同的事物让学生明白,一个鸡蛋用1表示,1头大象也用数字1来表示。就是我们成人甚至部分儿童都熟知的1加1等于2也是要具体情景来理解的,比如,老师有1个苹果,小a也有1个苹果,我们俩合起来有几个?有两个!不错,那么1个苹果用1表示,有两个1合起来我们用加号表示,就是1+1=?几呢?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所以1+1=2。也许老师觉得很简单,但是对学生,或许这样他们更能理解,而不是背过这些算式。
经过这一过程,对孩子对学生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要做到相互理解,理解孩子的哭闹,而不是让自己更焦躁,理解学生的错误,想想自己一年级就可以了。
时光荏苒,孩会爬了,会走了,他还会喊爸爸妈妈了,我的天啊,这声音简直就是天籁。瞬间我就乘上七彩云飘到了那遥远而又美丽的地方。可是娃比娃,气死妈。出去玩儿的时候,猛然发现,别人家的宝都好优秀,可以自己吃饭,可以表达更多想法,而我的娃却始终处于伊伊呀呀火星语的阶段。在吃饭上,他从一开始的不吃辅食,慢慢到,自己学着用小勺放到嘴里,对我来说是一个漫长而又折磨人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查阅各种资料,孩子为啥不吃饭?为啥不自己拿勺吃?最后得到的结果总体归为,慢慢等,慢慢教,别着急!纳尼?那我跟别的妈妈领娃出去岂不是很丢人?自己孩子这么笨?现在真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笑。我总想让孩子自己吃饭,却总嫌他吃的慢,吃的脏,最后还是自己喂。他怎么可能学会用小勺?!我嫌孩子不吃辅食,把饭吐出来,有没有想过作为超级爱吃面的我,突然让我三餐吃大米,会开心吗?会主动吃吗?心急吃不到热豆腐。没有给予宝宝充分的学习时间,适应时间,他怎么会学会你所想让他掌握的?就算成人掌握一项技能所需时间也是很长的,何况一个宝宝,一个孩子?在学校,我总是抱怨,孩子学不会我讲的,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总是学不会?一开始我会给他们施压,剥夺他们玩儿的时间。直到我自己突然在某一天领悟到,养孩子与教学生不正是相似的吗?我不能一直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世界,而要理解融入到儿童世界里。对于总是学不会,要不成作业的学生,我知道了要给他们时间去理解学习的内容,而布置给他们的家庭作业,我也会酌情减量,减难度,先让他们体会学习不是困难的事情,降低他们对作业的恐惧,当他们真正感到轻松时,我会告诉他们,以后的作业如果有能力,老师希望你可以把会的题都写上。慢慢的,我觉得那一部分特殊的学生不再特殊了,他们有了与其他学生竞争的能力,他们也会取得好的成绩,甚至超越我的想象。
给孩子时间,空间,他们回报我们的不仅是惊喜。静待花开,莫要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