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无满脸骄气
却总有一身傲骨
▼
“三月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三月过半,天气忽转凉,阴雨连绵,妖风阵阵,可能是要呼应人类之光的相继陨落,继时尚界送走了纪梵希,科学界集体送别霍金,现在轮到了文学界。
2018年3月18日,李敖逝世,带走了台湾文坛的一段苍茫岁月,那些张狂无匹的话语、犀利见血的评论或将永远成为历史,至少在如今的台湾文坛,如李敖一般的“怪人”也只有李敖。
李敖之文章,我未系统性拜读,仅以只言片语了解其语录,李敖之于我就像江湖中的大侠,素未谋面却久仰齐名,知其狂而不知其所以狂。
说来惭愧,初听李敖是因为关于王朔的一个段子↓↓
有记者采访李敖,将其与王朔比较时说:“你们很像,都爱骂人。”李敖回:“他能和我比吗?我骂的都是能让我坐牢的人。”有人把这话说给王朔听,王朔一笑回复:“我敢骂能让他坐牢的人,他敢骂能让我坐牢的人吗?”
呵,两个文坛大拿竟然比较骂人的本事,真真画风清奇,实在是由不得人不继续深究下去。细品之后,我觉得王朔之狂略失品格,而李敖之狂则是以命为祭的铮铮傲骨,无所畏惧地挑战当权势力,就算牢狱之灾和九十六部作品的查禁也无法消磨分毫其斗志,不愧于西方传媒赐予的“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的称号。
强势了一辈子的李敖,在生死大事上也保持了一贯的强者风范,早在2017年因肿瘤再次住院时,他就留下一封亲笔信↓↓
▼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
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现在刚做完放射性治疗。现在每天要吃6粒类固醇,所以身体里面变得像一个战场,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狱离我并不远了。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医生告诉我:“你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
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编41-85本的目标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对于来宾,我会对你说实话;我也想你能对我讲真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对于来宾,不管你们身在哪里,我都会给你们手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你来台北,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谢谢各位!
——李敖
在信中他说想要和自己的一生作一个告别,想和家人、友人、仇人来一次正式的面对面的告别,还要和优酷合作做一档视频访谈节目《再见李敖》,现今节目未成,大师已去,《再见李敖》真的变成了再无相见。
既然已无法从李敖本人口中知道他想对家人、友人、仇人说些什么,那么,不如让我们在最后从家人、友人、仇人、爱人之角度来看一个文坛和政治之外的李敖。
▼
李敖之于家人
“个性很强的儿子”
青年李敖最令人瞠目的一件事就是在父亲葬礼上,笃信胡适的父母无恩说,反对旧式丧礼,因而不烧纸、不诵经、不拿哭丧棒,一滴眼泪未落。此等举动在如今也是惊世骇俗,更何况60年前,他一度背上“不孝”骂名,连初恋女友也因此舍他而去。
他真的不孝吗?
“他呀,从小就聪明,喜欢看书。那些书啊,就像是他的命根子一样。”
“他呀,个性很强。跟他爸爸一个样儿。这次回家以后,他轻易不见外人,整天关在屋子里整理这些书。”
“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买书。”
这是母亲张桂贞口中的李敖,哪有文章中那种张牙舞爪怼天怼地的样子,有的只是一个深受父亲影响的书虫形象。
李敖:“我不上课了,就在家里自学。”
父亲:“好,你小子要休学,那就休吧。”
李敖:“所谓北大精神,就是老子不管儿子的精神,你们这些北大毕业的老子,都有这种精神。”
这是李敖因对台湾高中刻板的教育深恶痛绝愤而休学时,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对话虽短,却能让我们知晓,父亲对其的理解和包容。
孝与不孝于父母来说才能体现的更为亲切,就像李敖戏称其母为“慈禧太后”一般,就如他以攻读北大师从鲁迅的父亲为傲一般,他表面如何叛逆独行、笑傲生死,内心也终不能放下对父母的一片情。
“不甚称职的父亲”
李敖作为风流才子,一生情史丰富育有两女一子,长女李文、次子李戡和小女李谌。
“老爸和我是[好朋友]的关系(54年在一个屋檐下连续住了不到20天),所以我不会那么的[难过]……白色恐怖时代,他坐牢以前要妈妈去纽约读书,最后知道怀孕了就把我「抢」回来,一直抚育我长大(金钱),房子、车子、三个纽约和三藩市的私人大学的学费我已经很感恩了。虽然小时候他没有换过我的尿布,父女之间也为了完成不同的使命感也[利用了]对方。”
“我们像朋友,不像父女。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不太适合做先生和父亲。毕竟我成熟了,可以理解他了。”
长女李文是李敖与王尚勤未婚所出,年纪最大,经历最多却相聚甚少,彼此之间无父女情浓,却更似友人之交。
“他对人情世故看得很淡,但他是个尽职的父亲。”
——李戡(次子)
“這個男人曾告誡我-- 一個人隨時都有可能失去他的財富, 只有“知識”, 是別人一輩子搶不走的。是他教會我引經據典的重要性, 還有為什麼在讓別人信服前, 自己一定要先站的住腳。也只有他, 會因為我的一個疑問, 而去翻找好多本書和辭典只為給我最完整的解答。”
——李谌(幺女)
与李文相反,在儿子李戡和幺女李谌这里,他是一个繁忙却依然爱子女的父亲,就像李敖自己所说,因为其比儿子大58岁,比女儿大60岁,所以在家就像祖孙关系,只有惯着宠着。
于长女,李敖是个不称职的父亲,而对于后生的一对儿女,他又是慈爱的父亲,亲情之间何以衡量,不知李敖如在世,是否会对其长女心存一丝愧疚,还是说欣慰长女终成为他当年的模样,看淡亲人之死。
▼
李敖之于友人
“世间仅存的文人气节”
“李敖是个活得没有谎言的人,这使和他打交道的人颇不自在,但也使得我遇见他时,总习惯逗趣地讲话,不习惯捧他。李敖捧自己,已非猖狂,而是艺术……”
“李敖的反伪善,使他真正的价值长期被低估了。”
“再也没有第二个李敖,正如再有没有第二个蔡元培了。”
“李敖的精彩之处,不只在他的学问功力,而是那股气。由于欠缺那股气,近百年的知识分子全完了,只剩李敖一个。”
陈文茜无疑是李敖生前出现频率最高的挚友,两人相差20岁,亦师亦友,李敖会笑骂陈文茜“势利眼”,陈文茜则将李敖当成她的“大哥”和“门神”。李敖在她心中是最聪明的男人,是近百年知识分子中唯存一气之人,也是自由之斗士。
“全台湾最快乐的人”
“李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因为他独来独往,高兴骂谁就骂谁,就能骂谁,就敢骂谁,就毫无顾忌任何人地骂谁。他没有老板,没有上司,没有朋友,又一笔在手,六亲不认,多痛快啊!李敖是全台湾最快乐的人”
——阎愈政
这段话是李敖最喜欢引用的他人之于自己的评价。书生执笔,快意恩仇,于世间无所顾忌之人事物,嬉笑怒骂全凭本心,何等潇洒又真实。
“文化阿里”&“体贴、幽默而又锋利”
“拳王阿里年轻时打出一拳,有三百磅,老去之后,打出一拳,仍然有一百八十磅,比百分之九十的拳手都更有力量。(李敖)他正是”文化阿里”,于老病之际挥拳,仍然足以把你打死。”
香港作家马家辉眼中的李敖,是个不折不扣的强者,以人间为舞台,以血肉为道具,灵魂驰骋于台上创造奇观的强者,在生命的最后,也不是等着别人来看望,而是反客为主,邀请他人来见,老子主导一切的强人风范。
“只不过跟他熟了,就能亲身感受到他那种体贴、幽默和锋利了。”
“之后每次再去,他都会准备很多材料送给我,很体贴。就算后来生病,状况不是很好,在谈起有关汪伪政府很琐碎的事、很小的人物,他都记得,都能随口讲出来,头脑依然非常灵活。”
但强人之外,他还有体贴的一面,马家辉仅提了一句自己在研究汪伪政府,就被李敖记在心上,准备材料并自己私下研究透彻,这份贴心关怀,可见李大师锋利外表下的赤诚之心。
▼
李敖之于仇人
“自恋自大的王八蛋”
“王八蛋”
——匿名读者
“一个人被单独囚禁在牢里,必须鼓舞自己自上而下的勇气。需要点大话和空话是应该的。李敖的‘大话癖’想必是那时落下的病根。”
——小说家陈村
“(李敖)由于性格中过于自恋的弱点,使他一直渴望处于镁光灯的中心,于是便开始了作秀。”
——作家余杰
“人终究都会有这一天,但至少他的思想会永存人间,一路好走。”
——小S
李敖一生怼人无数,而敢于公开挑战狂生的人却寥寥,这里还要加上之前的王朔。那些被李敖堵着骂的陈水扁、蔡英文等人可能碍于面子,并无回复可循,能找到也就一些作家、批评家甚至是读者对于李大师自恋和自傲的诟病。至于小S,无非就是从节目衍生到现实的逢场作戏,像是大师皮一下的恶作剧。
▼
李敖之于爱人
“追女人有绝招”
“当年之所以与李敖有一段恋情,是因为李敖追女人有许多绝招,还有许多男性不易学到的幽默。他能够细心、温柔到让每一位女人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不过当年我如果嫁给李的话,以自己喜欢独立自主的个性来看,两人的婚姻还是无法维持太久。”
“任何当过李敖女朋友的人,未来的婚姻都是不幸的!”
身为“台大校花”,原意为李敖未婚生子,甚至在写回忆录《李敖为谁哭泣》中,也对感叹和李敖同居生活十分快乐,与前夫文乃建离婚也是因为前夫认为其心中对李敖无法忘怀。只能感叹,李大师在女人方面真真是有一手。
“如鲠在喉,相爱相杀”
“李敖的多疑与防卫令我很不自在,他对女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态度也令我不安……”
“在感性层面李敖抱持的是传统未解放的男性价值观,似乎只有性这件事是优于其他各种感受的。然而他的性,也带有自囚的成分,即使在最亲密的时刻,他仍然无法充分融入你的内心。”
“然而偶像是只适合远观的,一旦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有琐碎的真相都会曝光,因此在同居者的眼中既没有伟人,也没有美人。”
“与李敖同居除了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自囚、封闭和不敢亲密外,还有他的洁癖、苛求、神经过敏以及这些心态底端的恐惧。”
“李敖说话总是振振有词,但也总是轻忽了据理力争背后的情感才是人性最宝贵的品质。”
“李敖除了有“寒冷恐惧症”之外,还有“绿帽恐惧症”。占有欲和嫉妒是人之常情,但李敖的占有欲是超乎常人的。”
“他的精神展现使我认清,人的许多暴力行为都是从恐惧、自卑和无力感所发出的‘渴爱’呐喊。”
李敖与胡因梦之间半世的纠葛广为人知,其实是李敖揪着这段往事不放,总喜欢在各种场合提及自己的这位前妻,还惯用嘲讽语气,抛去广为人知的“便秘梗”,还有生日送50朵玫瑰提醒美人再美也已50岁,甚至连胡因梦的抑郁症也能拿来嘲讽,干尽了渣男之能事。
针对此举,胡因梦经历了失望、不解、绝望之后终看透,出了一本传记大方谈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甚至连性也搬到台面之上,最后得出结论,李敖不过是以“一贯颠倒黑白的说话方式和精密的资料来合理化自己幼童般的生存欲望……仍然是孤独的自我以及试图自圆其说的挣扎罢了。”
什么叫大气,什么叫一句顶一万句,不愧是让李敖念念不忘的女人,请收下我的膝盖。
▼
在家人、友人、仇人和爱人面前,李敖是那个李敖,却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李敖。于亲人,他一面是不称职的朋友,一面是称职的慈父;于友人,他是真实不作伪,又体贴风趣的朋友;于仇人,他是自大自恋的王八蛋;于爱人(曾经的)他是又惹人爱又惹人恨的存在。
李敖这一生活的肆意,骂想骂之人,说想说之话,但论真实,却不尽然。从《康熙来了》中与小S的纠葛,以及对胡因梦数十年如一日的攻讦来看,他的骂在后来是掺杂了商业元素的,他在政坛中打滚多年,不免俗地也沾了些社会习气,但与世人相比,仍是井外之蛙的警世存在。
李敖的择偶标准“瘦、高、白、秀、幼”彰显他守旧大男子主义的做派。他一面反对封建礼教妄图打破世俗禁锢,一面却又喜欢女性相夫教子做后方,永远喜欢19岁的美女,这是他最受人诟病的矛盾点,也是他那一代文人的通病之一。
狂生傲骨也好,风流浪子也罢,斯人已逝,就用李敖自己的一贯自恋手法来总结他这一生吧:
“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再见李敖,再也不见。
文&编辑 小胖 | 校对 大璐 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