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抱怨。出门突然下雨,在抱怨。工资比别人低,在抱怨。打代码bug太多,在抱怨。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当bug出现的时候,我们除了抱怨还能干什么?是不是还有别的解决的办法,如果除了抱怨,你没有别的办法,那就开始反思吧!
我们有手有脚在抱怨,我们四肢健全在抱怨。可是比起从小就受伤害的人来说,或许我们是幸福的,有时候抱怨真的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改变。
说起非洲,第一印象我想大家想到的是那里的人很黑,牙齿很白。干旱、贫穷,到处是沙漠。这是我们第一能想到非洲的形象,可是除了这些表面的东西,有些东西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比如了惨无人道的女性割礼,什么是女性割礼,也许大家对这个词还很陌生。但是看过电影《沙漠之花》的人一定知道。
女性割礼是非洲的一种陋习。在非洲的一些地方人们相信没有接受过割礼的女性是不纯洁的,是不能结婚的,甚至会被赶出村子。女性割礼 是在女生四岁至八岁间进行,专门的割礼师用刀片,在不经过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割去女性生殖器官的两片东西,然后用线缝合。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并且女性割礼确保女孩在结婚前仍是处女,即使结婚后也会对丈夫忠贞。 始于古埃及法老时代,非洲仍然存在。
到结婚的时候,女性的丈夫会用刀割去线,然后才能正常过夫妻生活。
在电影《沙漠之花》的女主角就是一个三岁的时候被进行割礼的女孩,割礼的前天她被分到的米饭比平常的多,要知道在非洲多数人常年处于饥饿状态,能吃东西已经很幸福。
小小年级的她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可以吃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第二天她跟着妈妈来到一片有石头的地方,那里一个老妇人在等她们。妇人面目狰狞,像是经验丰富的杀人犯。到了目的地,女孩华莉丝就被掀起衣服,生生的被妇人行割礼。
任何尖叫都无济于事。
更不幸的是,在华莉丝十二岁的时候,为了几头牲畜,父亲居然让她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做他的第四个妻子。华莉丝是抗拒的,为了摆脱这样的宿命她开始了逃命之旅,走过沙漠去到外婆家。后来一个机会去了英国索马里大使馆做了别人的佣人。之后索马里发生战争,所有的大使馆工作人员被遣返回索马里,为了不再回到沙漠,华莉丝一个人偷偷跑了出来。
在途中遇到了一个好心的人,一直帮助华莉丝。还给她介绍工作,一次在工作中,被著名摄影师发现,经过不断努力成了国际名模。
电影的结局是在华莉丝的演讲中结束,华莉丝讲述了她的经历,呼吁所有非洲人们废除这种陋习。
看电影的时候很揪心,特别是看到华莉丝被行割礼的时候,华莉丝撕心裂肺的哭声,特别难受。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华莉丝的不幸,也看到了华莉丝的坚强。但在生活中也看到了我自己。
在中国,在中国的农村很多陋习还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就拿教育这件事来说,在中国很多农村的女孩大多只能上到初中,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子反正都是要嫁人,读那么多干嘛。
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开明的重视教育,男女平等的家庭。
让我读完了大学。
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任何人都值得平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