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战图强筑前沿 山海共绘融合卷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主持会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毗邻台海一线”的战略方位,以“强军兴军”统领全局工作,在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中锻造硬核实力,奋力谱写新时代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篇章。这场学习既是思想的再武装、使命的再对标,更是行动的再动员,为福建在强国强军征程中找准坐标、扛起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学强军思想,淬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福建作为海防前线,必须从百年变局的高度领悟讲话精髓:

从历史维度强根脉:溯源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红色基因,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海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的宝贵经验,将“3820”战略工程中的军民协同理念融入新时代发展。

从实践维度明方向:近年来,福建创新打造“闽海国防教育长廊”,在平潭国际旅游岛嵌入“海防文化体验区”,于宁德“大黄鱼之乡”建设海上民兵训练基地,推动国防教育从“课堂讲授”向“场景浸润”升级。

从能力维度砺担当:实施领导干部“军事日”常态化机制,在省委党校开设“海洋战略与安全”专题课程,推动市县主官带队开展战备基础设施调研,以“关键少数”的国防素养提升带动“绝大多数”的使命自觉。

二、体系重构:从"传统动员"到"智慧国防"的能力蝶变在周祖翼调阅的"闽海动员数字沙盘"上,闪烁的231个光点标记着全省战备资源储备点。福建正以"三个转变"重塑国防动员新形态:

指挥模式之变:省级动员指挥中枢接入5G专网,可实时查看平潭跨海大桥通行状态、厦门港民船改装进度,应急响应时效缩短60%。

力量编成之变:组建全国首支数字化海上民兵分队,配备智能声呐、无人测绘艇等装备,在2023年"海峡使命"演习中精准定位"敌"水下目标。

保障机制之变:创新"动员潜力指数"评估体系,对全省38万家企业的设备、人才、技术进行国防适用性分级,泉州某机械公司3天内完成挖掘机战时改装验证。

三、厚植双拥沃土,浇灌军民同心的精神之花

福建连续九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的背后,是制度创新与情感共鸣的双向奔赴:

政策障立体化:颁布《福建省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条例》,设立“惠军电商平台”“军娃优质学位储备库”,在龙岩、宁德试点“退役军人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让尊崇可感可及。

服务对接精准化:建立“部队需求-政府响应-社会参与”三张清单,2023年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随军家属落户等实事1873件,驻闽部队在抗击“杜苏芮”台风中转移群众12万人次,续写“军爱民、民拥军”新篇章。

情感联结场景化:打造“闽台军事主题馆”“英雄三岛精神研学基地”,开通全国首条“双拥主题地铁专列”,以AR技术重现金门炮战、东山保卫战历史场景,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当学习会视频连线古田会议旧址时,5G传输让1929年的入党誓词与2024年的强军誓言穿越时空交响。面向深蓝,八闽儿女当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在服务强军伟业中闯新路、当先锋,让"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东南前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