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孩》这本书作者是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小萌,她曾主持《东方时空》《24小时新闻》,《1+1半边天》等节目。
她也是一位亲子教育专家,研究和探索中国家庭教育问题,采访了大量的名人和素人爸妈,制作并主持了东南卫视大型访谈节目《你好爸爸》《你好妈妈》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女儿10岁,但这本书不是她作为妈妈怎么养孩子的养育手册。
是作为一位新闻人和媒体工作者,通过深度的调查和比较观察,把社会中的所有孩子当做主体,去倡导呼吁全社会对儿童的善意养育和儿童友好。
能让一个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友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用善意对待孩子
本书相当于帮父母们做了专业扎实的系统功课(相当于抄作业了)。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内容融合一起,并将理念与现实具体案例结合,通俗易懂的阐述给父母们,亲切可感。
书中从6大方面去描述儿童友好的不同角度:友好小孩,友好妈妈,友好爸爸,友好家庭,友好学校,友好社会。
有感触和收获的点太多,我精简了又精简:
1.孩子也要学习怎样才是对自己好,但前提是父母要对孩子好。
有句很揪心的话:“如果父母不爱孩子,孩子是不会不爱父母的,但他会不爱自己”
2.0-6岁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来自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都能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
3.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困境,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亲子关系中的矛盾。
4.只做60分妈妈。你留下的空白,孩子会用他们的独立去填补。不要剥夺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
5.妈妈们应该鼓励爸爸们用自己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而不是要求爸爸完全按照妈妈的方式照顾孩子。
不要轻易用“丧偶式育儿”的标签,打击爸爸们参与养育的积极性。
6.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令人恼火”的事情,不要让愤怒毁掉与孩子的关系,和孩子一起收拾“烂摊子”,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家人的意义,就是有了麻烦互相帮助,共同承担。
7.父母之间要合作切记竞争,要彼此成就。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8.信任孩子,引导孩子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自我管理。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推动问题的解决。
9.孩子看似弱小,实则是一个能量放大器,父母对孩子传递负能量时,孩子的内心就会越来越脆弱扭曲,父母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孩子就会保持积极和勇敢,慢慢的你会发现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强。
10.我们期待的老师:
第一不给孩子贴标签,谨慎使用负面评价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也不用负面标签绑架家长。
第二,谨慎引入竞争机制。要强调合作。要告诉孩子,能够看到别人和自己的长处。
第三用互相理解的方式与家长交流。
第四纪律是管理手段,不是目的。
11.与学校打交道:
家长心中要有一些明确且坚定的价值判断,这样与学校的相处沟通中不至于唯命是从,也不至于刚愎自用。
12.我们要成为外界压力的过滤器,而不是放大器,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我们要尽量沉着,把一份乐观和松弛留给孩子,不能反过来让孩子成为我们转嫁情绪的对象。
13.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能够接触到的关系和资源越多,他对于自己生存环境边界的认识也更为宽阔。帮助孩子扩展家庭关系网也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不是一座孤岛,孩子也不因除了家人之外无所依靠。
14.我们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完全孤立的长大。每个孩子长大后都要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员
你想让孩子们在什么样的社会中长大?这个问题不只涉及你的孩子,而是涉及所有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被善待,值得举全社会之力。
......
有几个章节的观点,完全颠覆了我原有认知或从未细想过
“友好爸爸”算是给爸爸们“松绑”了,我在内心里也放过了老公,他自有他爱孩子的方式和优势,我不缠着告诉他这个游戏,那个理论了
“友好学校”让我明白了如何与学校打交道的原则。这一点还未细想过
“友好社会”让我视角提升一个高度,真正意识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份善意,对孩子来说比我以为的还有意义
以后在对待任何孩子,哪怕只有一分钟的相处,都要给予他们尽可能的善意。我们的一点善意,也许就是一粒小小的爱的种子,可以温暖孩子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