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同事A考虑再三后,到一家民营企业谋发展去了,那家单位有前景,也有钱景,能让他忙起来,有事做,充实。
我和他共事了六年,在之前的三四年几乎没什么交集。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许多人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都觉得他有点内向。后来因为审核项目,我发现他的技术功底很深厚,思路也十分清晰。而且他是幽默的。再后来我加入部门里的中午散步活动,边走边和同事们聊天,说说现在的好与不好,也听听各式各样的八卦,偶尔也有机会和他聊聊,他说每天要花三四小时在坐车上,他说在单位里比较清闲。因为活不多,很快做完了。偶尔也听他说单位里能说会道能表现的人升职快,他学不来,也不想学。
差不多一年前,在某次中午散步时,我问他,考虑过到离家近的地方上班?他笑笑。可能是因为散步的人多,我这么问,他不好回答吧。一起散步的同事中有人感慨公司的竞争力不如以前,在走下坡路。但不管怎样,还算相对稳定,事也少,薪水也还行,我们都不算年轻人,就这么呆着也还行。我问,事少或者没事,那技能不会慢慢废了吗?他说是啊,工程师不做事,可不就废了吗。我问那还呆着?他说还是有些事的。
后来在一次人少一点的散步时,他幽幽地说,人到这个年龄,要考虑的事情比较多的。他说起了他的一个同学创业了,现在没多少人,可人家在做喜欢的事,心里自在。另外一同事说他离开的那家单位,业务很兴隆,现在都分房子。他说如果当初忍忍留在那儿就好了。A逗趣那同事说,有些时候要守得住寂寞啊。
看的出来,对去留,A是在不断地权衡的。行业景气时,人在中年,可能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当行业走下坡路时,这个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又是生活在巨不易的北京城,冲击会大些。他觉得稳定和发展,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提议他要么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源,多做事,成就自我; 要么找另外一家公司能提升并实现自我的。呆着闲着是最后一种选择。他说他不是那种会去争抢的人。我说那就剩一种选择了。
后来的某天,他向我们告别。我觉得这是意料中的事,却没想到他那么快就离职,直呼世事变迁飞速。他去一家新兴行业单位当技术领导。之后就没再联系,直到前天他看我写的网络文字,聊了聊他的近况,他和我说,“你是有追求的人,我只是苟且活着”。我改为“你是有追求的人,我也不会苟且活着”发还给他。想做事,去拼搏就好,无需遮掩的。祝他和所有心中有梦想的人会越来越好,无论年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