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不只有杨家将,还有这些名将,你可能从未听过

最近,电视剧《少年杨家将》复播也受到了一大批历史迷的再度热捧。我们平时总能听到一些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却很少听到其他名将的故事;殊不知虽然宋朝是个重文抑武的朝代但是却依然有很多的名门将后为国家镇守边疆。

呼家军

呼家军名气应该是最不显的,但在当时却是响当当的存在;呼家军是由北宋开国将领呼延赞建立的,为宋朝的统一建立了赫赫功勋,在宋太宗时期,呼延赞升 为铁骑军指挥使,在凭北汉之后,随崔翰戍守定州;后一路升任辽州刺史、扶州刺史、康州团练使等。

呼延赞的后代之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呼延庆,他是呼延赞的曾孙,不仅是北宋边关防线的一员大将,同时还是北宋时期的“外交官”。因为他精通金国语言,曾经多次 远赴金国和谈,和金国商议如何攻打辽国的“海上之盟”就是他的主要外交功绩。

另外,《水浒传》中,双鞭呼延灼就是呼家将的后人,在征方腊之后呼延灼被封为 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大军一直杀至淮西,呼延灼阵亡。自此,呼家将在历史上再无记载。

2.岳家军

没错,终于到了岳飞的岳家军了;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部队久驻鄂州,世居汉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岳家军总计十余万,分为十二部,其中踏白军、游奕军、背嵬军为岳飞亲军,皆有长戟

硬 弩兵车数千和步兵数千。岳飞一心想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大地,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又关心爱护士兵。他领导的岳家军作战十分勇猛,从没打过败仗。

岳飞绝对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发明了对付金军铁骑的战法,岳飞用此战法,十年中把“无人可敌”

的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使岳家军仅以牺牲一万五千人,伤两万人的代价,杀死金兵约十五万人,伤不少于五万。

“兀术大恸”的可以看出女真人对岳家军是又怕又恨。可惜岳飞死后,岳家军在朝中奸臣的打压下,不复存在。

3.种家军

北宋初年,西北边疆频频受到西夏国王元昊的军队的掠抢。西夏与与宋多次发生战争。百姓万分恐慌,不少人竞

想迁居南山躲避。为抵御西夏,北宋王朝应种世衡要求在故宽州旧地延州东北200里处建起新城。种世衡就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训练射骑本领,于是武功人善骑

射出了名。夏人闻风不敢进犯,全县人民安居乐业。

种世衡善抚士卒,赏罚严明,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极得人心。 种世衡的军事指挥才干为当时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所赏识。北宋边疆名将种世衡祖孙三代皆有将才,时号“种家军”。终北宋一朝,种家军都在守备边疆,种师道去世后一个月,金人再渡黄河南下,北宋被灭。

在《宋史》中,长安人种世衡创建的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只不过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被渲

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

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4.折家军

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态势变幻无常。除汉族而外,契丹和西北诸族的铁骑也

在此一逞雄风;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就在这风云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

崛起于黄河以西,世世代代,据《宋史·折德扆传》记载:“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

折家军的起源,原本是云中的一大世族,在唐末年间,折氏曾以土著强宗的地位,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于是折家迁居至河西之地;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自宋绍兴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历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则达500余年,

当十数代以上了。后人称之“簪缨不替,其勋业彪炳史册,旧绝千古”。虽褒杨之至,殆也无所过之。虽然如今折家军名气远比不上岳家军,但就在历史上的作用而

言,折家军排第一当之无愧。

上述这些你听过几个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