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11月5日开始,暖气就有了温度。不知道白天是否有些余温,但是晚上只要把手放在暖气片上,感觉温度高于手温至少5度。这个温度在一定意义上驱散了室内凉意,也促进了更好地睡眠。
当然,有时候睡不着觉,并不是因为温度太低,是脑袋里东想西想,七想八想。
不想不成眠,越想越失眠。
我思故我在,我眠故我醒。如果不在怎么会去思考,如果不醒怎么会去睡眠。在睡醒和思考之间,在存在和长眠之际,那颗心就在此间漂浮。来来回回,前进后退。
当暖气有了温度,才知道心里的温度有多高。十指连心,手心里掌握着心的温度。不知道心脏的温度有多少,但至少知道没有暖气片的温度高。要不然,当左手摸右手的时候,怎么感觉不到暖和。当别人伸出双手来拥抱的时候,为何会下意识的躲开,投射出一阵凉意。
暖气片的温度容易相同,心与心的温度各有高低。
但是,手心的温度真的是心的温度么。
生活中用手去感知温度的少之又少。握手是常用的。跟1000个人握手,会感知1000个不同的度数。有的人手心很凉,十指发寒;有的人手心无感,就像左手握右手;有的人手心很烫,甚至高过暖气片的温度。
握手是否就在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同性之间见面,一见面就要先伸出手去,等待对方把手伸过来,用力握一下,这样表示尊重。异性之间会面,听说如果女人不先伸出手,就代表女人不想跟男人握手,如果男人先伸出手想握手就会失去礼貌。这些都是形式上的规定和约束,在我看来,社会交往,人与人见面,真诚相待最重要。
我是最不愿意握手的,怕我的凉意传递给别人。习惯见面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着点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
走过路过微笑过,握过抱过冰冷过。
还有用手感知温度的,莫过于发面。以前不会发,现在也未必就会。从出生到现在,有记忆的也就发过那么两三次。主要是吃面食少,包子,饺子,馅儿饼,一年能吃那么几次就已经很多了。亲手做的少之又少。
发面,纯粹是个技术活。第1次发死了。第2次掌握了关键技术要领,就是用手去触摸水的温度。锅里加水,点火烧起来,把右手指放到水里,感觉到水温慢慢升起来,那种温度与心的温度时时呼应,与感觉器官紧密相连。当感到水的温度与身体的温度相当却又略高于身体温度但不烫手时,就可以关火,把酵母放进去搅化,然后把酵母水倒进面粉里拌匀。盖上盖子放置一段时间再打开,会发现面的体积比原来大好几倍。用右手的食指戳一下面,会马上出现一个指模。趁面不注意,再把食指的上节指关往上轻轻一勾,面就会被拉出长丝,丝带上面都是细小的发酵孔。那些孔本来很均匀,只是一经被拉扯,有的就已然变形。有人说这就叫成功。
宇宙里藏有万物,成功无处躲藏。世上本无成功,只有温度的掌控和体验。
就像暖气片,温度低了就加热,温度高了就停热。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