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出身将门之家,三位舅舅是赫赫有名的祖氏三大将,他们在辽东宁远建立了自己的功业,并且相继栽培和提拔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及吴三桂本人。
天启末年,吴三桂18岁,在舅舅祖大寿的指导下学习武艺,其父吴襄是祖大寿手下的一个总兵官。那一日,吴襄带领500名士兵在锦州城例行公事巡逻,小概率事件的遭遇了4万满洲兵的皇太极,境遇可想而知。在城楼观战的祖大寿和吴三桂心急如焚,锦州城里只有3000守兵,坚守尚且不足,何谈出城救援?
无奈之下,祖大寿硬起心肠拒绝救援,于是吴三桂在祖大寿未加注意情况下,带领20余名家丁驰出城门,杀入4万满洲人的重围之中,神一般的救出了吴襄。皇太极怀疑有诈,听任吴三桂父子逸去。
这是忠诚孝子的吴三桂。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祖籍江苏高邮,却生长在风霜凛冽的辽东,南方的水汽和塞外的长风同时融进它的气质,兼具北雄南秀。年少成名的吴三桂,在北京短暂停留时,因经历传奇且风姿俊逸,轰动了各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大诗人吴梅村十分倾倒,为他留下了“白皙通侯最少年”之语。
而吴三桂令人眩目的升迁步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社会协调性极强,城府极深,精明机敏,在任何场合都能游刃有余,热衷于广泛交友,人有所长,他总是千方百计结识,更善于攀附和自己前途有关碍的人物。
在谦恭谨慎、八面玲珑的背后,是深藏不露的强烈欲望,他绝不会允许自己一生白过,要居大位,享大名,得天下最美好的女人。曾长叹:“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是欲望高度自我的吴三桂。
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改元,旋即渡河东征,一路势如破竹。明崇祯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入关勤王。吴三桂知道勤王的结局是必死无疑,他无论如何不可能用一己之力改写已经倾颓灭亡的明朝命运。他觉得自己实在没必要兴冲冲的自投罗网,于是从宁远到山海关,120公里的路,本来两天的路程,吴三桂的大军走了八天。
但是,一旦想到陈圆圆,吴三桂的血脉贲张,因为神奇、瑰丽、美妙的陈圆圆,吴三桂发现自己变得浪漫而多情,单纯而透明。因为陈圆圆,她觉得做一个真正的男人比做一个名垂千史的英雄更重要。
这是冲冠一怒的吴三桂。
顺治17年(1660年),吴三桂被封藩云南,位享人臣之极。他为啥封藩云南?是追着永历皇帝来的。
明朝虽亡,可是朱氏子孙一直没有放弃恢复大明王朝的努力。残余势力在江南建立了南明政权,虽然存在一定影响力,但在强清追剿下惶惶不可终日,永历不得已逃到缅甸。
作为降臣的吴三桂,其内心其实是不踏实的,他觉得自己只有擒杀永历,才能彻底证明自己的忠心不二。
吴三桂想的做的太多了。
顺治皇帝可以理解吴三桂在命运压迫下屈辱的投靠,也可以用混合着欣赏与蔑视的眼光看他拼心尽力在大江南北为大清卖命。但是,当吴三桂为了进一步讨好他而再一次扑向故主时,福临不寒而栗了,吴三桂做的太过分了,一条以噬咬旧主而取悦新主的狗,能让人放心吗?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原则的,可以为功,更可以为祸。
顺治这般思虑,康熙更是。
说到底,精明的投机者吴三桂和真正的历史伟人康熙是没法在一个平台上比肩的。
1678年,起兵五年之后,67的吴三桂在绝境中死去。
这是历史赋予其命运的吴三桂。
性格决定命运,而命运决定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