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Viola cornuta L.1763;
别名:角堇菜。
图1 角堇
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厘米,宽幅20-30厘米。具根状茎;茎较短而直立,分枝能力强,四棱,嫩茎绿色,老茎常为紫绿色。
图2 角堇(植株)
图3 角堇(植株)
叶互生,披针形或卵形,有锯齿或分裂;托叶小,呈叶状,离生;有叶柄。
图4 角堇
花两性,两侧对称,花梗腋生,长5-6厘米,有2枚小苞片;萼片5,略同形,基部延伸成明显的附属物;花瓣5,花径 2.5-4.0厘米。
图5 角堇
图6 角堇
花色丰富,花瓣有红、白、黄、紫、蓝等颜色,常有花斑,有时上瓣和下瓣呈不同颜色。
图7 角堇
图8 角堇
下方(远轴)1瓣通常稍大且基部延伸成距;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环生于雌蕊周围,药隔顶端延伸成膜质附属物,下方2枚雄蕊的药隔背方近基部处形成距状蜜腺,伸入于下方花瓣的距中;子房1室,3心皮,侧膜胎座,有多数胚珠;花柱棍棒状,基部较细,通常稍膝曲,顶端浑圆,前方具喙。
图9 角堇
图10 角堇(蒴果)
图11 角堇(蒴果)
蒴果呈较规则的椭圆形,成熟时3瓣裂;果瓣舟状,有厚而硬的龙骨,当薄的部分干燥而收缩时,则果瓣向外弯曲将种子弹射出,900-1500粒/g。种子倒卵状,种皮坚硬,有光泽,内含丰富的内胚乳。
图12 角堇(蒴果)
图13 角堇(蒴果)
原产于西班牙和比利牛斯山脉。世界多地和中国均有栽培。生长在高度海拔1000–2300米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