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是理解孩子读书系列第八期,内容均编辑整理自《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我计划通读一遍“理解孩子”系列丛书和大家分享。这套丛书的介绍在这里 2017 我们一起读育儿书吧
本期内容
一岁宝宝在想什么?
- 想知道“我是谁”
- 我在家中的地位
- 我有自己的想法啦
- 我是“喷火龙
核心观点
"了解 ‘我是谁’ 是一岁宝宝这一年的主要功课,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有主见。欣赏宝宝本来的样子,让他们能够自在的做自己。”
“排行老大的宝宝最受宠爱,需要学习的是包容。有哥哥姐姐的宝宝,比较容易适应团体生活和学习分享。”
“尊重宝宝的意见,但也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说不可以。对于宝宝合理的主见应该尊重。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同时用理解和包容来帮他们踩刹车。”
“孩子生气发脾气的背后,其实是隐藏着恐惧。当孩子发脾气时,打他骂他凶他都没有用,讲道理也没效,最好的方式就是抱抱他。”
精华笔记
一、想知道我是谁
随着一岁宝宝慢慢长大,他们独特的人格特质也越来越鲜明。宝宝一次次对自我的强调是形成自我认同感,了解自己的重要时机。孩子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现自我。
父母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宝宝,才能帮助宝宝认识他自己,而不会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下或者只为完成某人的期待和心愿。只有做自己,他们才可以尽情地发挥各种潜力。这种认识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认同感。如果孩子背负很多父母的期待,虽然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但孩子会觉得那个别人眼中期待的自己与真正的自己是脱离的。
二、我在家中的地位
如果宝宝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他能够获得父母全部的关注,被父母关注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任何的进步都能很快被发现和表扬;当弟弟妹妹出现后,老大会有机会学习包容自己的嫉妒,这些儿时的经验将有助于他们以后处理人际关系中类似的感觉。
对于独生子女的宝宝,他们会毫无疑问受到最大的关注,也可以很自在也很习惯和大人相处。但爸爸妈妈们可能需要很努力地让孩子与其他同龄人一起玩,这样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也会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对于家中的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他们有机会体验更多的快乐与新鲜刺激,需要与哥哥姐姐的嫉妒作斗争,但是他们也可以成为朋友一起玩耍,学会分享,学会如何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三、我有自己的想法啦
一岁宝宝开始有自己的主张,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宝宝开始有自己喜欢的玩具、爱吃的食物、爱穿的衣服等等。他们会想要自己拿玩具、自己吃饭、或者自己挑选衣服等等。
在这些过程中宝宝的意愿跟父母的意愿可能是矛盾的,如果宝宝坚持己见不配合,父母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挫败感。
然而在宝宝的世界里,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是家长可以做,但自己却做不了的,这是宝宝会不断表达不满以及愤怒的原因。由于他们还小,因此每当他们合理坚持“自己来”,而且做得不错时,这对他们来说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却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肯定孩子合理的成就,并且帮助他们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做法,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但同时需要为孩子树立底线和边界。在需要的时候说“不可以”,为他们的行为划下清楚的界限。
四、我是“喷火龙”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发现,孩子快到两岁的时候会越来越爱发脾气。当自己的孩子发脾气时,父母的心理可能会有所冲击和担心。一岁多的宝宝对独立和控制感的极端渴望,他们很难达到内心的平衡。一些很小的事情就能打破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孩子就会发脾气。面对发脾气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许多父母经过很多尝试和错误找到了答案。打骂、讲道理统统不起作用。很多父母发现在自己还比较理智的情况下,去抱抱孩子是最好的选择。让孩子感受到被保护、被安抚,这可以帮助他们冷静下来。如果父母本身就在气头上的话,最好什么也不要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只有在这个时候,父母才有能力去安抚孩子,帮孩子冷静下来。
事实上,孩子发脾气的背后是儿童期非理性的害怕和恐惧。当孩子不再发脾气时,家长或许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刚刚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遇到的问题。
孩子可能最担心的是发脾气对父母所产生的冲击。他们表现的方式就是一直粘着父母或焦虑不安。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刚刚发生的事情,这可以让孩子安心,表示父母不介意之前发生的事情,会继续包容和帮助他们。让孩子知道父母能够忍受他们最激烈的情绪,可以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如果类似的情绪无法获得包容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会一直困扰年幼的小孩子。
对本文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者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欢迎留言。期待与大家更多的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