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发现

圆周率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一个无理数。它的魅力吸引了很多的数学家。

圆周率,又称π,那么到底什么是圆周率呢?圆周率又有什么作用呢?关于圆周率的故事有哪些呢?

  圆周率简单来讲,就是圆的周长÷圆的直径≈3.14。在古代有着“周三径一”的说法,就是认为π = 3,就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


后来,人们用分数来代替π,就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用113/355来表示。7/22和113/335又被祖冲之称为“疏率”和“密率”。

随后,祖冲之算出π循环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但这个记录不断被刷新,于是就开始了一场关于π的马拉松。直到最后,来自日本的谷歌工程师岩尾遥利用谷歌云的计算资源,用了121天将π算到小数点后31.4位,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π的作用是什么呢?得知圆的周长÷圆的直径≈π后,我们可以用π×圆的直径求出圆的周长。这可大大方便了我们计算圆的周长的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