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一本好书比作一顿法式大餐,那么一篇好的拆书稿就是精致的开胃前菜,看完这篇拆书稿,让人忍不住想找出原书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为什么觉得这是一篇不错的稿子呢,主要有几方面的感受。
第一,整篇拆书稿的结构非常完整,无论是从整体框架还是从每个部分的内部结构来看,逻辑严密且衔接自然,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
第二,语言浅显易懂,拆书稿的语言不能够过于严肃,否则让人难以持续阅读。这篇文章的行文感觉就如跟老友聊天,娓娓道来也直达人心。
第三,对原书内容的精髓把握十分到位,这也是一篇拆书稿真正的价值所在,就是能够让读者或听众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汲取到一本书的精华。
那么具体是如何做到完整且精准呈现一本书的精华呢?作为一名读者,我学习到关于《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以下一些知识点:
首先从人们对人生的常见认知偏差切入,讲到面对生活中的众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自律。
自律的阐释主要通过“四项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并保持平衡。
保持自律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抓住内因,也就是自律的源动力——爱。
作者对“爱的定义”进行了解释,然后通过讲述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反面例子进行论证,让读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爱更有感触。
正如文中所说:爱的过程,心智成熟的道路,都是一个漫长的旅途。
最后讲到了阻止爱与自律的原罪——懒惰,懒惰是顺应人性的,因为选择自律会让我们觉得既艰难又痛苦,才会被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前阵子和朋友聊天,她提到:“每次当你感觉轻松得意的时候,实际是在落后的过程中;每次负重前行倍感压力之时,却是不断进步和超越之中。”
我深有同感,负重前行是为了一直有负重的能力,从而使自己不要在有奋斗意愿的年纪失去奋斗机会,丧失奋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