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零零散散的看完了这部名著《月亮与六便士》,也许是没有静下心来品读,也许是太零散的利用公交的时间去阅读了这本书,更也许是没有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要点,也许需要再阅读个1-2遍才会有比较好的体会来与作者,某些读者产生共鸣,但就现在而言,说实话,笔者并没有觉得这部小说有多少惊艳的地方,借此机会,说说个人的感受,以期望能对本部佳作有更深的体会吧。
首先,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笔者一直认为该部小说的作者,毛姆应该是位女性,而且是那种心思细密的女性,但显然事实恰然相反,笔者之前其实没有接触过毛姆,但仿佛冥冥中感觉那样,这应该是位女作家,一位优秀的,善与写人和事的女作家,不知道这样的感受是如何而来,但就唯物主义的概念来说,有果必有因,也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估计就是很多人会向往主角那样可以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且最后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然这也是其死后多年才达到了那样的成就,但其实就他本人而言,所谓的成就,所谓的理想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可以自己决定自己,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以不受世俗的一切去达成心中的想法。
笔者不知道如果这个是个真实的事迹,主人公当时的心境是如何的,但想来也是一步步发展的,发展到最后,其实已经达到了佛家的无欲则刚的水准,没有什么能影响到他的,没有什么能束缚住他的,只要他想要去做的,就去做吧,至于结果,至于对别人的影响,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而这恰恰是现在很多人的困扰,为生活所困,为家庭所困,更为世俗所困去一天天的做着自己并不爱做的事情,而且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更不用说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了,也许只有在梦里,或者说看看这样的小说才能记起当年的美好愿望了。
做不到,又想要得到,自己做不到,看到别人能义无反顾的去做,而且还做成了,这也许就是月亮与六便士给大家带来的一种梦想吧,羡慕主角,追随主角,但又无能为力,所以就把所有的寄托都堆积到了对主角,对月亮的喜爱之上了。
但,说实话,现实生活中抛开是否能舍弃一切去达成心中所想的可能,更不论我们是否有真正的美好向往之物,而去努力追求,就群体概念来说,如果人人都像主角那样,笔者不敢想象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但很显然,这必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许会有一些完成自己的成就,但大部分人而言,一定仍然是泯灭于世间,时间的,但如此做的后果,影响却会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他/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然,你会说,那我们不该追求了,就听之任之了,就一天天过着那样无趣的生活了,这其实又是另外一个话题,生活的乐趣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乐趣,个人价值观还是不得不要去适合社会价值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归纳主人公的价值观,与他而言,自己的画作,自己的梦想,才是他的价值,至于其他的,都是可以抛弃,可以违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也许不会适合任何社会价值的月亮之人。
诚然,术业之精,有的时候必然会舍弃一些,或者说很大的一部分,笔者记得以前有个韩国的围棋高手李昌镐,还不是李世石,反正他除了围棋下的非常厉害外,其他的包括个人生活都不知道如何打理,更不用说其他社会之事了,但回过头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又有几个人能达到他这样的围棋水准,试问下自己,是否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准而可以抛弃其他各种生活能力呢?
有句京剧话语,叫不疯魔不成活,也许只有疯魔了,才能真正的活出自己的道路,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保有理智的状态下疯魔呢,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疯魔至活呢?大概,现在又有人会说,这也许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吧,如果你连这样的勇气都没有,那如何能成为天才呢?
说到这里,笔者又不禁想起了一个词,自私,显然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是自私的,这里的自私也许会因为他的伟大而被褒义化,但自私毕竟还是自私,也许天才就是自私的,不自私无法去达成自己的天才之路,也许这里的自私和我们理解的自私不完全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没有六便士的月亮,说实话,也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或者如井中捞月那样,每一次的舍弃一切的捞月,最终也只是竹篮打水了。
同时,看了这篇小说,又想到了责任的概念,人之为人,除了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理想,梦想等等,还真的需要有责任来使自己生活,成长,但也许,天才的责任会更小一点,会可以抛弃这些来达到天才的成就,这也许就是天才和庸才的不同之处吧,但如果让笔者选择的话,还是会选择负有责任的庸才,因为独活活,不如众活活哦。
也许,就看了一遍的月亮与六便士,无从获得那么美好的感受,也许需要再读2遍,才能体会出毛姆的用心,但就现在而言,还真不得不想起下周的工作,来维系这个社会之人存于社会的基本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