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为什么要写村史,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图书交流会上的主要问题
为了农村的发展?为了已经失去而又无法复得的乡土情结?亦或是之于其他的物质、精神因素,一时间来,说不清道不明,因为这毕竟是一段记忆,一顿跨越千年长河的历史记忆,盘根错节、纵横交错,自河姆渡、半坡时起,农业农村的种子就开始自中国的版图上生根发芽,见证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同时也渗透于、改变于这悠远的历史轨迹当中。今天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智慧与繁复,那不妨从为何提出这一问题的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是从《大家一起写村史》中提出的,所以很多方面的分析都可以从书中展开,当然必须要注意的是,这本书的落脚点在台湾,所以部分问题的背景也就得到了简化。
这次的交流中,之于这个问题大家聊了很多、分享了很多,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为什么要写村史,我记录了一些,也想了一些。为了应对农村社区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必须要溯祖寻根,重塑社会素质,农村是很多人的根,乡村的历史其实也是很多人家族的发展史,重新编写村史,可以使得农村不再只是一个居住生存的地方,而是赋予了村庄灵魂与记忆,使得“他/她”可以成为一名指引民众向前的长者;为了在整个历史文化中留下一笔财富,我们的历史不是只由城市、工业搭建起来的,传统的农业在其中的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分量,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在人们的记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重塑乡村地位,追根溯源,也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为了增强公众对于文化的自信,我们应该做的;为了修复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区的关系,一起写村史意味着草根民众、普通民众的参与和表达,会让大家有更多的参与感。从文化方面开始社区营造,逐渐促进社区的全面重建,村史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台湾也有上层政策无法直接影响当地发展的情况,为了政策的推进和更好的落实,书写村史,地方上的政策执行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经验,有利于更好的使上层政策融合到当地的发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