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骑行,咱也不是菜鸟,毕竟骑车也有好几年,长途骑行也有不少次,但单论骑行的专业知识方面,那还真的还是小白,动手方面也很差,就连最基本的补胎还不会,真是囧啊。
最近公司搬家了,每天上下班,单程有8公里的骑行距离,一天下来加上接送安妞可能有接近20公里,于是,想想正好也借此机会把骑行这块儿刻意练习(对不起,我已经着了魔,什么都要刻意练习了!)一下,当然,本屌做这个也不是为了参加什么比赛之类的,自认也没这个天份,就是希望能在健康,科学的前提下,提高一下自己的骑行水平而已。
于是,在经过几篇入门文章的简单熏陶后,一个频率较高的词语出现在我面前“踏频”。于是我决定花点儿时间先对这个做个深入了解。
踏频是什么?
这个不难理解,踏频就是每分钟你的脚踏板转动的次数,也就是一分钟你能骑多少圈。
踏频有什么用途?
这一点儿已经被科学逐步证明了,而且专业的自行车运动员也会以此标准做训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最优踏频,在这个踏频区间内的,你的输出的功率是最高的。而过低会浪费这一能量,过高则会消耗你肌肉的能量。想想自己以前像个疯子一样在路上瞎冲,真是一个大傻逼。
那么,这个最优踏频具体是多少呢,经科学研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优的踏频是介于 90 rpm 与100 rpm之间(一般情况下:平路 90-100 长坡 70-80),当然专业运动员或者一些运动奇才会比这个数值要高。
如何计算踏频?
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大家可以手动计算。
踏频=速度/[后轮周长C(牙盘齿/飞轮齿)]*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专业术语 什么压盘牙齿,飞轮齿的,这些和档位有关,对于一些小白来说还是理解上有些难度。所幸我在美骑论坛找到了骑友提供的一份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份数据是针对折叠车的,如果你山地车,可以到网上搜一下。
图中所示的绿色部分为最佳速度和踏频区间。22-25为巡航健身区间, 25-30为有氧运动区间,紫红色为无氧增强心肺区间, 有实际困难的同学慎用。
当然,这样的推算总归会有一些不准确,那么如何准确计算呢,这里有一种东西叫做「踏频码表」。
踏频码表的选择
关于性能和参数其实没什么可对比的,因为这东西主要取决于你钱包里的毛爷爷数目。
土豪版:Garmin佳明的gps码表,价格在1000~2000元不等
[图片上传中。。。(4)]
白领版:Sigma 西格玛码表,好像Bc1609 推荐的比较多,价格在500元以内
经济版:行者出的, 蓝牙的,配合行者app使用,价格在百元左右
屌丝版:顺东码表(山寨强货),价格在几十元左右
当然我最终选的是一个论坛上骑友推荐的ac & milan st-45 的码表,据说是出口货,而且淘宝上你也买不到,只能到阿里巴巴上买到,后来我去一搜,然后发现是出自我们伟大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后,一下子心都凉了。
然而,很多骑友又告诉我,踏频表这东西 只是一个前期辅助帮你训练的道具,当你逐渐掌握到自己的踏频后,这玩意根本就用不上了。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又变得暖暖的了,哎,没办法,谁叫咱穷呢。
好了,钱如果也花了,东西也买了,那么下一步就该说说怎么练了。
如何练习踏频?
关于踏频训练,目前有2种说法,一种是不管速度,优先从频率上训练,另外一种是先做力量训练,然后再练习踏频。
对于这2种方法,我个人认为是相辅相成的,当然现在主流的是第一种训练方法,先让自己的踏频维持在最佳踏频里,保持动作的标准性,然后逐步地再提升力量训练。动作的标准性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课题,我想后面也要花点儿时间去研究一下。而关于踏频的训练,这里有一些大神推荐的技巧可以学习一下。
把你的车座降低2-3mm,以减少在高转速时身体产生的弹跳倾向(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高转速时,身体上下跳动,好像坐在弹簧上一样)。以后可以逐渐将车座调回到正确的高度。
将注意力集中在拉动踏板滑过最低点以消除蹬踏死点。(我个人的感觉是,使用自锁要更专注于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
用一个带踏频的码表来做为生理上的反馈,循序渐进的提高转速,每次你要在这个转速下能够舒舒服服地骑5分钟。
每次骑行花几分钟时间用高转速蹬踏,热身时的最后5分钟是最佳时间
最后还要提醒一点儿的是,踏频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切都要慢慢地适应,慢慢地变化,切记为了过于追求速度而操之过急,受伤的只是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