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幼儿园的那些事

如果要把家长和幼儿园联系起来,一定是孩子;

在9月1日前,我真的是在概念上理解:我家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到时不知道他会不会适应,略有担忧,却无远虑,以为没事,现在亲身走近送孩子的大队伍中,以及看过几天分离哭别的惨状画面,我不得不说,如何送孩子,这不是一件体力活,而是危机四伏,状况百出,悲痛交加的技术活;温柔如水的状态面对孩子的哭闹不已,坚定不移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退缩;用尽一切现有条件并创造无限可能的加以引导;这需要一个有勇有谋,智慧与心态并存的妈妈或者爸爸来完成;归根结底,一句话:爱;

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但我正在学会用爱去对待孩子的每一天;

现在来说一说面对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出现不同状况的几类妈妈;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种妈妈:我家宝宝类,第一天被好奇心吸引,毫无防备的玩耍一天,发现原来要跟妈妈分开这么久,原来想要找妈妈的时候找不到了,然后第二天再送幼儿园,死活不肯定去,哭着闹着要回家,左哄右说,唯有一个字:回家;那个当下只有两种选择,强行交给老师,或者带他回家;好吧,我想说,这两种情况我都无法做到;强行交给老师,看着孩子惨哭的画面我的心太痛,带他回家不是长久之计,影响的可能是以后整个上学计划;然后我就被这个事情震懵,直到老师已经抱走了孩子,我心痛的手足无措的回到家;各种责备各种内疚,似乎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被这种痛震过之后就激发了我强大和无比有力量的母爱;我要逆转整个局面;或者等待第二天继续面对这种惨状,直到家长和孩子被迫习惯;

来说说如果不改变这种哭惨分离的局面,任由其发展的结果和带给双方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每天都在经历生死离别,妈妈保护不了我,我要被迫离开妈妈去一个我不愿意的地方;我很孤独害怕,但我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紧紧抓住将要离开的妈妈,抓不住我就只能哭;独自等待漫长的时间过去,一次又一次,直到绝望,被迫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定会得到一个不愉快的过程以及对分离恐惧的定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非常害怕分离,不敢独立,无力反抗,默默接受,独自流泪;

对于妈妈来说:内疚自责心绞痛外加无心工作的同时偷偷抹眼泪,时刻都在担心孩子;时刻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并臆想孩子是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可怜宝宝;还得面对自己的自私残忍,因为明天还得继续送;哇,我想:妈妈的内心一定惨不忍睹;这类妈妈的状态可想而知,当放学接到孩子时,一定是想各种补偿,各种疼爱;外加可怜的眼神询问孩子在学校的一切;这类妈妈带给孩子的影响就是加重孩子对分离的恐惧,并更加确定妈妈抛弃了我,不然妈妈为啥那么内疚;当然还有可能留下各种后遗症;比如下次尽可能的不离开孩子,比如满足孩子更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教会了孩子认为分离是一种伤害;

一般来说,妈妈的这种情感伤痛不是因为孩子的分离而产生的,是妈妈内在本来就储存了关于分离的恐惧伤痛,而被眼前发生的孩子分离事件激发出来了而导致痛苦难耐;妈妈需要面对不仅仅是当下关于孩子分离的事件,更需要面对和疗愈自己内心已经存存的那股恐惧伤痛的情绪;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种妈妈:面对孩子哭闹的分离场面,表面强硬,内心强忍;对男孩子可能就会说:你是男子汉,要勇敢,不许哭;对女孩子可能会说:你看其它小朋友都不哭,只有你哭,你要勇敢,等等之类的,然后抱着还在撕心裂肺哭着的宝宝强行交给老师;扭头走人;面对孩子惨哭的画面,只要是个妈妈都会心疼,而在心疼的同时还得装作若无其事,这类妈妈伪装情感的功夫很强大,大到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痛感;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情况每天都像是在被判了死刑;面对妈妈的残忍和绝情,只能忍受,逆来顺受的全盘接受;或者极力反抗,更大更惨的哭闹,无休止尽的折腾到底;或者形成他说一不二,无可商量的独裁性格;时间久了,有可能慢慢的就学会了伪装自己的负面感情,同时正面感情也会一同被藏起来了,变成一个不谈感觉只谈规定没有灵魂的理性怪物;

如果一个人的心关闭了,那么他的生命也就枯竭了;活着只是一具肉体和一部机器;

对于妈妈来说:会不停的无觉知的自我安慰,看似强硬的外表下装着一颗受伤脆弱的心,被强大的外表保护起来;同时希望孩子快快强大起来,并且不允许孩子呈现不行的一面,最受不了哭闹的场面,看到弱小的行为时,会产生不耐烦和指责,以及不屑;带给孩子的影响除了伪装还有强撑,直到哪一天倒下,撑不住了,全盘皆输;

受伤脆弱的心需要脱去伪装的外壳,用爱来唤醒,变得心身合一的强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种妈妈还有升级版:不仅强硬,还强压,面对孩子的哭闹,强硬的态度外加残忍的手段,各种责骂,各种下手,奉行:哭,骂,再哭,打;直到孩子无力反抗;一般奴隶就是这样训成的,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心理的折磨还有身体的伤痛;这类妈妈他的内心无比冷酷,不是他想这样,而是他只能这样,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一种创伤,也许看似这类妈妈很残忍,但有可能他曾经受到的伤害更残忍,所以别无他选,只会用残忍的方式来面对身边的人;

对于孩子:除了沿袭妈妈的模式之外,有可能变本加厉,长大了变成一个仇视全世界的恐怖份子,有可能知涂迷返;不过想要回到中立的爱上来,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种妈妈:孩子上学不哭不闹,乖乖听话,但妈妈受不了的,即使孩子能安静的接受上学这件事,妈妈却开始心疼孩子是不是太听话,太懂事,也许孩子是真的能习惯学校和离开妈妈一段时间,也许孩子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乖孩子而强装的,但不管哪种情况,妈妈画蛇添足的担心只会让孩子更加难以理解和接受分离这件事;嗯,这类妈妈,我想狠狠的说,真的,你该干嘛干嘛去,在一起时好好陪伴,分开时好好玩耍吧;其实这类妈妈更需要孩子的照顾而不是照顾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是为了表现给妈妈看而强装的乖巧懂事,那么可能这个孩子已经习惯用这个方式去照顾大人以及获得认同了;对于他的内心来说,只有自己做的像大人说的那样,才能得到爱,他会失去自我,拼命拼求外界的认可而去行动,小时候求父母的,长大了求权威,求领导的;心会很累,因为永远没有满足的那一天;

一个人如果想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够认可自己,那么直到死亡的那天,他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就像一辈子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样;好吧,说句现实的话: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社会中大部人的都是在为别人而活!早就没了自己;

对于妈妈来说:不管孩子淡不淡定,反正自己不淡定了,忧心忡忡,思虑过多,心不在焉,各种不好的猜想,精神分裂估计就是这么得来的,希望自己孩子表现的很好,又希望自己孩子别表现的太好,不然妈妈没用武之地;总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般连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四种妈妈:哇,恭喜你了,孩子平静接受分离,妈妈淡定面对分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发生了一件事,无关伤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总结,不能以片概全,肯定有不在这几种类型里的妈妈,所以各位看观看看就好;

说完送孩子的,再说说说第一次接孩子的;

毫不夸张的说,人生有三大重事:嫁人,生子,第一次接孩子放学;

夸张一点形容:我第一天接孩子,内心忐忑,手足无措,激动不已,兴喜万分,总之,痛并快乐着以及心跳加速;

可能没参与孩子上学这个过程的家长们是无法体验这个感受的;

我呢,就是第一类的妈妈,我不想再毫无招架之力的面对这种惨状,于是被这种痛震过之后就激发了我强大和无比有力量的母爱;我要逆转整个局面;我是如何逆转的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用尽身边一切有用的资源来协助清理自己因分离而激活的创伤;求助我的心理导师,面对分离事件的自我觉察;看见自己为什么这么难受,哭过,伤心过,然后修复自己,花了一天半的时候来处理自己关于小时候对分离形成的创伤;这个过程因为自己有一些心理路程的基础,所以相对个人而言比较容易一些,当我自己能完完全全接受这件事情,而不加以备注任何对分离的定义和创伤时,我就要开始走第二步;当然第一步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自己还带着伤痛和定义,是无法平和带领孩子面对分离这件事,并且孩子会接受大人自己已形成的情绪而加以扩大;也就是说,小孩本来没事的,但因妈妈有分离的受伤,而影响孩子也觉得受伤了;而这个受伤一旦形成变会跟随一生;不然为何会有大人的分离受伤呢,就是小时候形成的一直跟随到现在,除非完全修复这部分的受伤才会消失;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上学这件事情;

首先认清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学已经是铁板钉钉无法改变了只能接受,态度温和但无比坚定的告诉孩子这一事实;

接下来就是如何协助孩子一起面对这个过程;

先理了理我自己目前能做到,和我做不到;

我能做到很有爱,用耐心陪伴沟通,以及满足他的一些小小要求,比如吃他喜欢吃的东西;同时允许他会哭会闹的这个过程;

做不到的:不能满足他不去上学以及他要求我陪伴上学的条件;既然明白自己做不到,那就明明确确的告诉他这两件事是我做不到,也答应不了他的,在这个基础上,我可以尽可能的协助他支持他;

我抱着他,温柔的跟他交流,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他答不上来,我便建立十几个答案让他选择,是害怕独自一人去面对,还是怕老师,还是怕同学,还是觉得无聊,还是害怕离开妈妈……我家孩子是怕离开我独自一人去面对,他不敢,我想可能很多孩子都是怕这一点,但每个妈妈都可以慢慢的去引导然后了解自己孩子真正不想去上学的原因,既然知道原因了,那么就要协助他一起去突破这个障碍了。

接下来,非常有耐心的跟他讲一些规律的认知,比如任何人从熟悉的一个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打破这个舒服筐都是会痛的,就像你学骑自行车一样,从不会到会,这是一个过程,你不同的阶段要做不同的事,就像你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去上学一样,这个过程你会痛,痛了你可能会哭会想逃避不去上学,不去面对,这些都是正常的,你还记得吗?你学骑车的过程会摔跤,也会痛,但你现在是不是已经会骑了呢?所以你上学也是一样,刚开始会不习惯会痛,但过一段时间,这个痛就会慢慢消失,就会习惯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沟通的过程中,多宝理性上明白了一个事,就是上学没得变了。但感性上,他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我允许他在情感还没有接受并且可能会出现的任何状态:比如早上起床上学前他会因为我温柔的坚持而生气的说:我要把妈妈扔掉。那么我会告诉他,第一,妈妈太重,估计你扔不掉,第二,即使扔掉了,妈妈也会回来,然后继续带你去上学。 然后他会再次想尽办法:那我把门关上。我也会再次沿着他的逃避方案帮他看见:我会开门,我有钥匙。他继续:我从里面锁上,妈妈在外面就开不了。我:那我会找一个开锁的人来开,或者找一把像光头强一样的锯子,把门打开,然后继续带你去上学;然后多宝就开始哭着说:我不要去上学,我就不要去上学。然后我会非常耐心的跟他说:妈妈感受到你非常不愿意去上学,而且非常痛苦,如果你想哭,妈妈可以陪着你,等你哭好了,妈妈再带你去上学;哭完之后,还是不太能接受上学,但又知道这是一件他必须要去做的事;于是我继续跟他沟通:你知道吗,妈妈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也哭了,也不愿意去,但妈妈知道这是一件妈妈必须去做的事,所以我哭完之后就去上学,直到后来,我在学校认识了一个好朋友苗苗,后来又认识了一个好朋友雯雯,我开始喜欢上学了,也不害怕了。宝贝,你也可以的。他开始转移去玩游戏,我陪着他,并告诉他,你有两分钟的时间可以玩下游戏,两分钟到了,妈妈就要给你换衣服,带你去上学了。虽然不太乐意,但勉强接受了,一路上就这样不停的跟着他的情绪来引导他,到学校的时候,虽然情感上无法一下子完全接受,但已经开始愿意去面对接下来需要自己独自一人上学的事了,然后平静的拜拜。

同时我还找到一切可能,在他放学后继续协助他更好的熟悉这个新环境;约同学一起下楼玩,尽可能去同学下串串门,看到对面家来同学玩,尽可能带他融入,并告诉他有同学玩的好处,以及早上送进教室时,协助他去找其它同学一起玩,并互相介绍自己;总之,我在自己能做到的基础上支持他,同时不再对分离加以任何受伤情感的解读;

我知道,明天起床时,他还是会哭着说:我不想去幼儿园……我还是会继续用爱来引导和支持他直到他完全可以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

但我非常清晰,他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受到任何创伤,而是开始学会如何独立面对自己的害怕;

这将是我教会他最有用的知识;

祝福每一个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